我今天算是知道了预制菜的一个大秘密,味千拉面、全聚德、呷哺呷哺、避风塘、小南国、鹿港小镇…… 这些馆子是不是在大商场都能看得见?咱们平时请客吃饭也觉得挺有面儿? 看着这些家菜系差着十万八千里,可是它们背后,站着同一个“供应商爸爸”,你可能纠结半天要吃啥,其实后厨可能拆开的是同一家的调料包。就连老罗直播间3分钟卖5000万的小龙虾,也是他家的货。 其实没人真跟预制菜过不去。餐馆要控成本、提速度,工业化料理包本就是高效解法,味道也未必差。 但大家心里膈应的是“被蒙在鼓里”,花着现做的钱,吃着预制的菜,我们的知情权被悄悄藏了起来。 预制菜从来不是原罪,藏着掖着才是。酸菜鱼也好,小龙虾也罢,是现做还是预制,明明白白标出来就行。顾客愿为新鲜买单,也能接受性价比,最怕的是商家你给我玩“信息差”。 商家赚透明的钱,顾客吃明白的饭,这才是该有的样子。你在外吃饭遇到过“疑似预制菜”却没标明的情况吗?预制菜 预制加工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