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0年,台湾一名女地下党在宿舍被捕,临走前祈求,让她拿件衣服,敌人轻蔑的答应

1950年,台湾一名女地下党在宿舍被捕,临走前祈求,让她拿件衣服,敌人轻蔑的答应,随后,她在阳台取下一件旗袍,谁料她这个举动,让敌人追悔莫及。 深夜台湾师范学院女教师宿舍的宁静,被粗暴的敲门声打破。当特务们闯进门时,28岁的萧明华正在煤油灯下批改学生作业。 面对突如其来的逮捕,她异常平静地说:“让我带件换洗衣服吧。”得到允许后,她走向阳台,从容取下晾衣绳上那件月白色旗袍。 这个看似普通的动作,实则是她向战友发出的最后警报——旗袍落下,危险来临。 特务们完全没意识到,他们刚刚放行了一个改变战局的信号。那件普通旗袍是萧明华与地下同志约定的暗号,平时晾晒代表安全,收起则意味着暴露危险。 她取下旗袍时,还巧妙地将领口转向外侧,用额外动作传递“我已暴露,勿念,保护好自己”的紧急信息。这个细微动作被楼下接应的同志察觉,立即启动了组织撤离程序。 萧明华本是文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1922年出生于浙江嘉兴书香门第,她被家人亲切称为“华宝”,少女时代就展现出非凡文学天赋。 著名作家谢冰莹曾称赞她是“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在北平师范学院求学期间,她的作品屡见报端,本该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但时代洪流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1946年北平发生女学生遭美军侵犯事件,当局对此事的处理方式让萧明华深刻认识到,仅靠文字无法挽救民族命运。在进步教授朱芳春引导下,她接触到《新民主主义论》等革命著作,逐渐找到真正的救国道路。 1947年,她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决心“把我的一切献给党,献给人民的革命事业”。机会来得恰到好处。 1948年,萧明华收到台湾师范学院任教邀请,这为地下工作提供了绝佳掩护。她放弃毕业典礼,匆匆回家与亲人告别,明知可能是永别,却义无反顾踏上前赴台湾的征程。 在台期间,她与朱芳春假扮夫妻,组建“台湾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以“实用心理学讲座”为掩护开展情报工作。 这位文弱女教师展现出惊人的谍报天赋。她将情报用明矾水写在作业本空白处,用米汤密写信息,甚至把高雄港布防图缩印藏入旗袍盘扣夹层。 1949年底至1950年初,她和战友六次传回关键军事情报,包括《台湾兵要地志图》《海南岛防卫方案》等,为解放沿海岛屿做出重大贡献。 1950年2月4日,危险征兆初现。萧明华三哥萧明柱一家来为她庆祝生日时,两名不速之客敲门寻找“于非教授”。 萧明华敏锐察觉异常,立即让朱芳春化名的“于非”从后门撤离,并叮嘱他注意晾衣杆信号。两天后的深夜,特务再次上门,这次直接实施了逮捕。 狱中278天,萧明华经历难以想象的酷刑。电椅、老虎凳、竹签钉指甲,辣椒水掺煤油灌鼻,寒冬腊月被扒光衣服吊梁冷水浇身。 连续五天五夜不许睡觉的审讯中,她全身浮肿却始终坚称“我只是个教书的”。有次敌人拿来烧鸡诱惑她交代,她却蘸着酱油在墙上写下“中国共产党万岁”。 1950年11月8日,萧明华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就义前她拒绝下跪,昂首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七颗子弹穿透她单薄的身体,而那枚旗袍盘扣里还藏着未送出的金门岛炮兵部署图。 1982年,萧明华遗骨终于回到大陆,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她的墓碑上没有生平介绍,只有战友题写的三个字——“归来兮”。 这位放弃文学梦想选择革命道路的女性,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忠诚与信仰。她留下的不仅是一段传奇,更是一盏照亮后人前行的精神明灯。 信息来源: 中国长安网 《“不要带我的遗骨回家乡,就让她在台湾吧!”》 共产党员网 《《红色情报员-- 萧明华》 湖南日报 《巾帼英雄④丨“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牺牲后,墓碑仅三字》

评论列表

firekylin_1
firekylin_1 3
2025-09-25 21:16
巾帼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