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城商行“头把交椅”十八载后,北京银行(601169.SH)的领先地位已被改写。
8月29日披露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末,北京银行总资产达4.7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超12%,虽实现了难能可贵的规模扩张,但仍与江苏银行4.79万亿元的同期总资产存在差距,“老大哥”被后起之秀全面超越已成定局。
回顾2024年业绩会,北京银行时任副行长戴炜曾坦言,“北京”的地域标签是该行最核心的品牌优势,但也正视了长三角经济的强劲动能——为此,该行提出“在长三角再造一个北京银行”的战略,将此视为未来增长的关键潜力点。
如今,随着董事长霍学文在今年3月年满60岁之际获连任,且近期该行密集调整下属机构及分行长人事,这位昔日的城商行领军者,能否在江苏银行的强势冲击下重振旗鼓、夺回榜首?
业绩“双降”与地位危机
1996年1月29日成立的北京银行,曾是城商行领域当之无愧的“常青树”。自2007年9月19日登陆上交所后,其长期占据行业领头羊地位,资产规模优势尤为显著——2020年末,其总资产不仅比第二名上海银行多出4400亿元,与第三名江苏银行的差距更是高达5600亿元,领先地位看似无可撼动。
然而,北京银行的行业领先地位在近年遭遇严峻冲击,后起之秀江苏银行的快速崛起,直接动摇了其长期稳固的优势格局。
作为曾长期领跑的城商行标杆,北京银行的核心指标优势从2022年起逐步瓦解,当年其营收662.8亿元、净利润247.6亿元,首次在盈利指标上被江苏银行(705.7亿元营收、253.9亿元净利润)超越,这也是北京银行上市以来首次在关键盈利数据上失去行业头部位置,标志着其盈利能力的领先地位正式告破。
盈利优势失守后,北京银行在资产规模上的传统强项也未能守住。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北京银行营收362.18亿元、净利润150.80亿元,不仅被江苏银行(448.64亿元营收、210.60亿元净利润)拉开86.46亿元、59.80亿元的差距,且差距较2022年首次反超时进一步扩大。
总资产方面,作为曾经的“规模王者”,北京银行2020年后增速放缓至12%-20%区间(2024年12.61%、2025年上半年20.33%),虽保持增长但动能减弱,而江苏银行同期以2024年16.12%、2025年上半年26.99%的更高增速实现赶超,北京银行长期占据的资产规模头部位置彻底易主。
合规问题和罚单频现
合规领域的问题也接连显现。今年3月,北京银行乌鲁木齐分行因违反支付结算业务管理规定、征信管理规定等,被央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行警告并罚款133.5万元;时隔两个月,北京银行南昌分行及下属机构再因贷款管理、贷后管理不到位及违规调整还款计划等问题,被江西金融监管局合计罚款240万元,同时有7名涉事员工被警告并累计罚款53万元。
多年来,北京银行在合规领域的“负面清单”不断拉长。2019至2024年,其罚单数量与罚款金额在城商行中均名列前茅。尤为值得警惕的是2020年的处罚:因涉及销售虚假金融产品、出具虚假存款证实书等15项严重违规,该行被罚款4290万元,无论是违规行为的严重性还是涉及金额,在行业内都属罕见案例。
合规风险之外,北京银行还被“康得新案”拖累多年。2019年康得新因财务造假退市,与其有业务往来的北京银行西单支行随即陷入争议。2025年5月,相关证券虚假陈述责任诉讼有了新进展,西单支行与北京银行总行分别被列为第二、第三被告,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场持续六年未决的诉讼,不仅让银行耗费了大量精力,更严重动摇了投资者对其风控体系的信心。
从表面看,这些问题源于个别分支机构的违规操作,但根源在于北京银行内部合规管理的系统性漏洞。即便单张罚单金额对银行而言“九牛一毛”,但长期积累的合规污点,既可能影响监管对其的评级,更会瓦解客户与投资者的信任——而信任恰恰是银行业生存发展的核心基石,其造成的长期损害难以用金钱衡量。
“换帅”能否破转型困局?
面对发展瓶颈,北京银行自2024年起启动高层“换血”,试图以管理层调整为发展注入新活力。
2025年5月,深耕该行16年的戴炜正式出任行长,并推出“五大转型”战略,将“专精特新第一行”“数字化转型”“儿童金融”作为重构发展路径的关键抓手。在儿童金融领域,核心产品“京萤计划”已覆盖170余万户家庭,管理压岁钱规模超40亿元,但此类业务的盈利贡献微薄,似乎难以扛起业绩增长的大旗。
行业趋势的变化更凸显转型的紧迫性。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推进使得净息差不断收窄,北京银行2025年上半年净息差降至1.31%,较年初下滑16个基点。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截至二季度末,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为1.42%,其中城商行为1.37%。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其核心盈利能力在同业中还有进一步优化空间。
北京银行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北京银行的利息净收入为258.48亿元,同比增长1.22%。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25.08亿元,同比增长20.40%。
戴炜提出的转型方向虽顺应行业发展规律,但落地过程中仍面临多重考验:数字化转型需要巨额资金与技术支撑,北京银行能否在该领域缩小与头部机构的差距?科创金融虽契合北京的战略定位,但科技企业高风险特性下,收益与风险的平衡难题如何破解?儿童金融等特色业务怎样实现盈利规模化?这些疑问至今仍无明确答案。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管理层的更迭易实现,但经营理念与治理体系的革新却极具挑战。北京银行长期存在的营收结构依赖利息净收入、内部管理体系滞后、风险控制能力薄弱等积弊,并非“换帅”就能根除。若不能从治理根源上进行彻底改革,挣脱传统发展思维的束缚,即便推出再多新战略、新产品,也难以真正摆脱转型困境。
从曾经的“城商行领头羊”到如今的“追赶者”,北京银行的境遇折射出传统城商行转型的普遍难题。在利率下行、竞争加剧、监管趋严的三重压力下,若不能快速补齐合规短板、构建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北京银行不仅难以重夺行业领先地位,甚至可能在新一轮行业整合中被进一步边缘化。对于这位昔日王者来说,未来的每一步都关乎生存,而破局的核心,或许就在于能否真正打破思维定势,以彻底的变革重塑核心竞争力。(《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