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48年,德国一位63岁的流浪汉,就在为温饱发愁的时候,突然收到了来自中国南京

1948年,德国一位63岁的流浪汉,就在为温饱发愁的时候,突然收到了来自中国南京的汇款,2000美元,流浪汉瞬间潸然泪下。 战后废墟堆里,一个老德国人正为一家老小填不饱肚子发愁,冷风一吹,日子过得像刀尖上走。谁能想到,这位63岁的流浪汉约翰·拉贝,突然接到一笔从万里之外的南京寄来的2000美元汇款?那笔钱不光救了急,更像一记重锤,砸开尘封的往事大门。到底什么恩情,让南京老百姓这么记挂他? 那是1908年,他随西门子商船一脚踏上中国土地。先在天津码头站稳脚跟,干起基层活儿,渐渐摸到门道。二十来年工夫,从天津转战南京,当上西门子驻华总代理。南京那会儿,秦淮河边灯火摇曳,他置办了小粉桥的房产,青砖小院带花园,本打算安稳过日子。谁知1937年,日本侵略军兵临城下,南京陷落,城里血流成河。 那年12月13日,日本兵进城,屠杀平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拉贝本可以坐德国船走人,可他没动。联合其他外国人,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周边划出安全区,东起中山路,西到西康路,不到四平方公里地儿,挤进几十万老百姓。他家院子腾空,客厅铺草席,厨房变诊所,花园挖防空洞。挂起纳粹旗帜当护身符,三天内六百多难民涌进来,妇女孩子挤成一团,伤员用床单裹伤口。 拉贝带头巡逻,天不亮就转悠区里,日本兵靠近,他就上前用德语交涉,胸前徽章一亮,对方投鼠忌器。腊月二十三那天,十几个日本兵端刺刀冲区口,他堵上门,硬是把人顶回去。老百姓给他叫“活菩萨”,裁缝送绸缎马甲,过年时老太太塞祖传玉佩,说太平了请吃饺子。他白天周旋,晚上记日记,攒下两百多页,详详细细写日军暴行,托人送柏林当局。粮断时,他卖金条换糙米,连结婚戒指都当了。 1938年2月,柏林召回,他收拾笔记上船。南京老百姓堵巷子送行,孤儿院留半袋米,小女孩追车喊爷爷。回德国,本以为能过太平日子,谁知盖世太保抓他,关两年集中营,头发白了。战后一家四口流落街头,捡垃圾叶过冬,孙子肺炎咳个不停。 1945年深秋,柏林街头落叶乱飞,拉贝63岁,裹破衣在废墟翻野菜。昔日西门子高管,如今连黑面包钱凑不齐。老伴早逝,三个孙子饿哭,全家靠救济站稀粥吊命。邮差送来汇款单,纸片薄薄的,写着2000美元,地址是中国南京。他盯着那行字,泪水砸纸上。战后德国,这笔钱是巨款,够一家吃半年。 南京那边,早听说拉贝家境惨。1948年春,全城行动,拉黄包车汉子倒兜里车资,卖菜阿婆摘银镯,乞丐凑两个铜板。半月募一亿法币,换成美元寄出。市长路过瑞士,顺手买奶粉运去。拉贝收到时,正分粥给孙子,拆信封见绿票子,孙子肺炎药钱有了。以后每月寄食物包裹,直至1949年南京解放前。 这事不光解了拉贝燃眉之急,更显中国人知恩图报的本性。拉贝日记成了铁证,记录日军罪行。1950年他去世前,还念叨南京。1996年,日记纽约拍卖,重见天日,世人知晓南京那段血泪。南京大学边上,拉贝故居留着他的打字机和那面旗,如今成纪念地。 2015年,北京人民大会堂发抗战纪念章,拉贝孙子接过掉泪。南京人逢年过节寄照片,玄武湖荷花、紫金山枫叶,信上写“拉贝先生,梅花又开了”。这份中德情谊,跨越时空,根在中国人民骨子里。 拉贝的故事,告诉我们,正义朋友永不孤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建起新中国,牢记历史,珍视和平。侵略者罪行铁证如山,日军暴行南京永记。国际主义精神,激励我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德两国人民手拉手,走合作路子,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