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在2025财年报告里更是直言“未来十年AI将替代全球GDP的5%-10%,年回报率能达到9-18万亿美元”。
作者|柯柏妮
很少人会想到,日本软银集团会突然抛出一则裁员消息。
根据路透社信息,软银集团旗下愿景基金团队将实施近20%的全球裁员,超60名员工将离开这个管理着千亿级资金的创投巨头。
而此时距离愿景基金交出四年最佳业绩仅过去一个月,2025财年首季度(4-6月)其税前利润达4513.94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220亿元),投资收益同比暴增380倍。
盈利期主动“砍人”的反常操作,揭开了孙正义新一轮战略押注的序幕。与四年前因WeWork溃败陷入被动不同,此次AI豪赌的布局更全面、投入更惊人,赌桌已然大幅扩容。
盈利期裁员?原来是要“腾钱腾人”攻AI
愿景基金的裁员决策并不是业绩承压下的无奈之举,反而像是一场精准的资源再分配。
根据软银财报,截至2025年6月末,愿景基金一期与二期合计净资产已从3月末的1680亿美元升至1930亿美元,单季增值15%。
支撑这一增长的是Grab、Swiggy等上市企业的投资回报及T-MobileUS股票出售等资本运作,仅印度外卖龙头Swiggy7月IPO就为其带来了6.5亿美元浮盈,减持DoorDash认股权证更锁定了5.7亿美元的对冲利润。
盈利背景下的裁员,市场一般解读为其本质是对投资战略的“去冗余”。
愿景基金发言人在声明中明确,调整旨在“更好地执行长期战略——对人工智能和突破性技术进行大胆、坚定的投资”。
这就意味着传统广撒网式的初创企业投资将全面收缩,释放的人力与资金将向AI核心领域倾斜。
从资源量级看,此次重构的力度远超以往:愿景基金二期管理着约658亿美元资金,过去12个月已向OpenAI注资97亿美元,另有300亿美元融资计划将于2025年12月到位,再叠加5000亿美元“星际之门”数据中心项目,从而形成千亿级资金集群。
对比四年前的被动收缩,当前操作更具主动性。2022年软银年度亏损中,1100亿元人民币来自愿景基金,彼时裁员是“止损式收缩”;而此次在净资产单季增值250亿美元的背景下裁员显然属于“战略式聚焦”,彰显了向AI转型的决心。
赌局升级:从“押单个项目”到“建整个生态”
四年前,孙正义的豪赌还停留在单一赛道,比如押注共享办公企业WeWork,一笔失败就造成数十亿美元损失。
而如今的AI赌局已升级成“全链条布局”,当然,风险也跟着翻了倍。
芯片领域的布局构成了赌局的核心基石,软银以自家芯片设计公司Arm为核心,先是花65亿美元收购美国服务器芯片企业AmpereComputing,又拿下英国AI芯片公司Graphcore,搭建起自主芯片技术矩阵。
同时,还持有英特尔、英伟达的股份,既能分享行业红利,又能掌握技术协同的入口。
2025年8月,软银再斥20亿美元认购英特尔新发行股票,进一步锁定资源优势。
不过,这套布局前期投入巨大,仅Arm的IPO和后续并购就花了数百亿美元,而芯片研发往往要5-10年才能看到回报,资金占用成本极高。
数据中心和AI技术层面的投入则更“烧钱”。
软银联合OpenAI、甲骨文发起的“星际之门”项目,总投资高达5000亿美元,软银独自承担了190亿美元份额,计划在美国部署40万颗英伟达芯片,搭建覆盖全美的AI计算网络。
但目前来看这个大项目目前进展缓慢,光是每年的硬件成本就高达60亿美元,能源成本还要8亿美元,按OpenAI的财务预测,要到2029年才能实现盈亏平衡。
与四年前“单点押注失败即重创”的模式不同,如今的生态布局看似形成缓冲,但实则可能会“一损俱损”。
若芯片技术迭代滞后,数据中心的算力优势将无从谈起;若基础模型失去竞争力,整个生态的商业化价值将大幅缩水。这种系统性风险,使得当前赌局的复杂度与潜在损失远超以往。
孙正义为何敢再下“赌注”?
孙正义敢把赌桌铺得这么大,离不开两个关键支撑:短期业绩回暖带来的充足“弹药”,和对长期AI趋势的判断。
财务数据显示,愿景基金通过减持成熟资产已经攒足了现金,光是二季度出售股票和认股权证就回笼了近60亿美元,这些钱刚好能支撑AI领域的持续投入。
同时,软银股价年内涨了44%,跑赢日经225指数18个百分点,还提前完成了5000亿日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市场信心也稳住了。
长期来看,AI赛道的成长性确实肉眼可见。英伟达的数据中心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超200%,Arm的AI芯片授权收入年增40%,这些数据都印证了AI基础设施的火爆。
孙正义在2025财年报告里更是直言“未来十年AI将替代全球GDP的5%-10%,年回报率能达到9-18万亿美元”。
这种判断也和全球创投行业的转向基本一致,2025年全球AI基础设施投资占比已经从2023年的15%涨到了32%,成了最热门的赛道。
但其中仍有隐忧需要考虑,四年前的失败源于误判商业模式,而如今AI赛道的竞争已经白热化。
美国有十多家机构在抢建AI数据中心,中国企业也在加速研发自主芯片,如果软银不能在3-5年内建立起技术壁垒,千亿级的投资可能就会打了水漂。
从WeWork的折戟到AI生态的全押,孙正义的赌桌确实比四年前大了不止一圈。
盈利期裁员的决绝,或许是对过去分散投资的否定,也是对AI未来的终极押注。
(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谨慎辨别。)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