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不胜防!”9月18日,北京游客入住青海的一家酒店,当时屋里昏暗,口渴的她直接拿起梳妆台的矿泉水打开喝,不料一口下去,喉咙像火烧,仔细一看瓶子里的液体竟然泛着蓝光,找酒店要说法,工作人员却说没有这种化学品,最终只能报警,网友:矿泉水瓶盖开过,渴死都不喝![舔屏] 北京的白女士原本想在青海好好放松一下,没想到这趟旅行差点变成噩梦,那晚她入住酒店后,房间光线昏暗,口渴的她随手拿起梳妆台上一瓶看似普通的矿泉水。 拧开瓶盖喝下一口的瞬间,白女士感觉喉咙像被火烧一样,又辣又疼,她立刻吐出来,仔细观察才发现瓶中液体竟然泛着诡异的蓝光,和正常矿泉水完全不同。 白女士赶紧叫来朋友,拿来真正的矿泉水对比,这瓶冒牌货摇晃后产生的泡沫久久不散,凑近还能闻到刺鼻的消毒水味道,此时她的嗓子火辣辣地疼,嘴里还有黏腻的感觉。 找到酒店讨说法时,工作人员虽然承认确有此事,但态度令人失望,他们声称酒店没有这种化学品,建议白女士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完全不承担任何责任。 这种推诿让人愤怒,客房内的物品要么是工作人员放置的,要么是前客人遗留的,无论哪种情况,酒店都有责任确保房间安全,打扫人员在清理房间时怎么可能注意不到这样一瓶可疑液体? 更可怕的是,如果不是白女士及时发现液体颜色异常,继续饮用后果不堪设想,在昏暗灯光下,谁能想到密封完好的矿泉水瓶里装的竟是化学药剂? 目前公安部门已经介入调查,但白女士的遭遇谁来负责?食道灼伤需要治疗,误工损失需要赔偿,精神创伤更是难以估量,酒店一句“走司法程序”就想撇清关系,未免太轻松了。 这起事件暴露了酒店管理的严重漏洞,客房物品摆放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危险化学品和日常用品混放,完全没有考虑客人可能误用的风险。 酒店行业的标准化管理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从员工培训到物品管理,从房间清洁到安全检查,每个环节都需要建立严格的操作规范和监督机制。 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大检查力度,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酒店严肃处理,不能等到发生严重后果才重视问题,预防永远比事后补救更重要。 白女士的经历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旅行本是放松身心的美好体验,不应该因为酒店的管理疏忽变成惊魂记忆,只有酒店真正重视客人安全,监管部门严格执法,消费者提高防范意识,这样的悲剧才能避免重演。 希望白女士能尽快康复,也希望相关调查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希望这起事件能促使整个酒店行业反思并改进,让每一位客人都能享受真正安全舒适的住宿体验。 网友热评: “这哪是矿泉水,简直是开盲盒啊!” “以后住酒店得带个紫外线灯,不然分分钟变化学实验员!” “酒店说没这种化学品?那瓶子上的标签是P图P上去的?” “我每次住酒店都把水倒进玻璃杯再喝,瓶盖都不带拧的!” 你住酒店时遇到过哪些细思极恐的事?欢迎评论区留言! 信源:人民网官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