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咸丰生命最后一年,可以说是自暴自弃,自己放弃自己了。 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清

咸丰生命最后一年,可以说是自暴自弃,自己放弃自己了。 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清朝第九代皇帝,1850年登基时才20岁,年轻气盛,满腔热血,想干出一番大事。他接手的却是个烂摊子,国库空虚,官场腐败,内忧外患像潮水一样涌来。道光帝留下的江山还没彻底垮,但已经摇摇欲坠。咸丰不是不想救,他上台头几年确实拼过命,可惜天不遂人愿,越努力越像是白忙活,最后一年干脆自己把自己放弃了。 咸丰刚登基那会儿,真不是个摆设皇帝。他知道大清病得不轻,内有太平天国起义,外有列强虎视眈眈,想当个中兴之主。他重用能臣,像曾国藩这样的实干家被他提拔起来组建湘军,对付太平军。他还查贪官,清亏空,试图把财政盘活。面对洋人,他也硬着头皮谈条件,想保住朝廷的体面。那时候的他,熬夜批奏折,眼睛熬红了都不带歇的,妥妥一个想干大事的皇帝。可惜,他碰上的不是一般的困难,而是灭顶之灾。 1851年,太平天国在广西金田村揭竿而起,两年就打到南京,建了个“天京”,跟清廷对着干。捻军、回民起义也接连冒头,地方乱成一锅粥。内乱还没搞定,1856年英法又找茬,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打。1860年,联军直接杀到北京,圆明园被一把火烧成废墟。这还不算完,北京城都丢了,咸丰只能带着太后妃嫔跑路,逃到承德避暑山庄。这一系列打击,像是老天爷故意跟他作对,把他那点希望砸得稀碎。 1860年秋天,咸丰逃到避暑山庄,这步棋不只是跑路,更是心理上的崩盘。北京丢了,圆明园没了,清朝的脸面被踩在地上摩擦。他刚到山庄时,还不甘心,召大臣开会,想着怎么收复失地,怎么跟洋人斗。可每次会议都吵不出结果,大臣们要么建议投降,要么喊着死磕,就是没人能拿个靠谱主意。他咳嗽得越来越厉害,肺病拖垮了身子,心里的火也一点点熄了。慢慢地,他连会都不开了,奏折堆在那儿不动,彻底没劲儿了。 身体垮了,心态也崩了,咸丰后来的日子过得像行尸走肉。他让人搭戏台子,天天听戏喝酒,妃嫔围着伺候,日子过得醉生梦死。偶尔发脾气摔杯子,可发完火又没下文,就那么耗着。他不问政事,不看军报,像个被困住的囚犯,用酒色把自己麻醉过去。有人说他这是逃避,有人觉得他是彻底绝望,反正他是不信自己还能翻盘,也不信大清还有救。那时候的他,哪还有半点当年雄心勃勃的样子? 1861年夏天,咸丰的病彻底扛不住了。8月22日凌晨,他在避暑山庄咽了气,才31岁。死前他把皇位传给6岁的儿子载淳,指定八个顾命大臣辅政,把大权交给慈禧太后。这遗嘱一留,等于把江山扔给了别人操心。他死后,灵柩运回北京,葬在定陵,可他生前没能回紫禁城,死后才算“回家”。他这一走,清廷的权力格局全乱了,慈禧跟恭亲王奕訢联手搞了辛酉政变,除掉顾命大臣,从此她掌权,大清彻底变了天。 咸丰的自暴自弃,到底是怎么回事?说他窝囊吧,他前期确实努力过;说他无能吧,他也提拔了曾国藩这样的人才。可命运太狠了,太平天国、列强入侵、圆明园被烧,一件件大事像巨石压下来,换谁都扛不住。他逃到避暑山庄后,身体垮了,心气也没了,酒色不过是最后的遮羞布。有人觉得他是被逼无奈,有人说他就是自己放弃自己了。客观看,他不是昏君,但也绝不是能扭转乾坤的强人。 咸丰那会儿,清朝已经病入膏肓。鸦片战争让大清丢了底气,国门被撬开,列强步步紧逼。国内呢,人口爆炸,土地不够分,农民活不下去就造反。太平天国喊着“拜上帝”,搞得人心惶惶,地方官军又腐败不堪,光靠湘军这种临时拼凑的队伍,怎么可能救得了大局?咸丰想改,可改不动,朝廷那套老掉牙的体制,像个生锈的机器,怎么修都转不起来。他最后一年放手,也算看清了这个现实。 咸丰不是个坏皇帝,但也不是个成功的皇帝。他有心救国,可没那个命。比起康熙、乾隆那种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的君主,他接手的是一副烂牌,打到最后自己都累瘫了。他最后一年自暴自弃,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十一年挣扎后的大崩溃。有人说他软弱,可软弱也是人性的反应,摊上那种绝境,谁敢说自己一定能挺住?历史没给他翻身的机会,他也就没给自己机会。 咸丰这一死,留下个年幼的同治和强势的慈禧,清朝的命脉算是彻底变了。慈禧上台后,大权独揽,后来光绪想变法又被她压住,清朝就这么一步步走向灭亡。咸丰要是能多撑几年,或者早点把权力理顺,也许局面不至于这么糟。但历史没如果,他最后一年把自己放弃,也等于把大清的未来交给了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