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湖北1对夫妻自杀去世,留下仅6岁的女儿,25年后,女儿竟然不顾全村人的指责,毅然决然的带人挖开了父母的墓地!然而,等大家知道实情后,都为之动容! 吴家雨的弟弟吴家林,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那一年,她才五岁,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那天,村口来了几个陌生人,说是卖糖葫芦的。 小小的吴家林眼睛一亮,嚷嚷着要吃。母亲正在屋里忙碌,父亲在地里干活,没多注意,一转眼的工夫,孩子就不见了。 刚开始,大家都以为孩子贪玩,跑去邻居家了。可是找遍了全村,连孩子的影子都没有。母亲急得声嘶力竭,几乎疯了般跑到各家各户敲门喊人。 父亲顶着烈日,跑了几十里路,连鞋都磨破了,却没有任何消息。 夜幕降临,家里亮起了昏黄的煤油灯。母亲抱着孩子留下的小衣服,哭得泣不成声。父亲蹲在院子里,一根接一根地抽旱烟,手指被烫得通红,却一句话都不说。 村里人都劝她们:“别急,孩子也许只是被谁带走玩儿了,过几天就回来了。”可日子一天天过去,依旧杳无音信。 她们报过案,贴过寻人启事,甚至跑到县城、省城去打听。母亲走遍了无数车站、集市,看见跟自家孩子差不多的背影,就追上去喊“家林!”。 可每次换来的都是失望。父亲更是愧疚得无地自容,逢人便说:“怪我没看住孩子,怪我……” 几年过去,生活一天天被愁苦压垮。母亲身体越来越差,常常半夜惊醒,梦里喊着儿子的名字;父亲则变得沉默寡言,眼神里只有深不见底的绝望。 她们把能卖的东西都卖了,钱花光了,还是没有消息。 最终,在一个凄冷的冬夜,夫妻俩在家中双双服毒。她们留下了一张纸条,字迹潦草:“对不起家雨,对不起家林。” 那时,吴家雨只有十几岁。看到父母冰冷的遗体时,她愣在当场,眼泪一滴都掉不下来。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好好的家,就这样毁掉了。 葬礼过后,整个院子冷冷清清,只剩下她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 奶奶常常背着她偷偷抹眼泪,叹气说:“可怜的孩子,没了爹娘,还没找到弟弟。”吴家雨懂事得出奇,从不多要什么,只是默默地帮奶奶挑水、砍柴,把所有的苦都咽进心里。 岁月在苦难中流淌。她从少年长成青年,再到成年。每当夜深人静,她都会拿出那张模糊的黑白照片,照片上弟弟咧着嘴笑得灿烂,仿佛随时会扑进怀里。 吴家雨在心里默默发誓:哪怕走遍天涯海角,她也要把弟弟找回来。 她没有像同龄人那样在镇上安稳找份工作,而是到处打工,攒钱,一边打听消息。她去过无数的寻子网站、救助站,也参加过志愿者团队,帮别人寻找亲人。 她常说:“我帮别人找孩子,也是帮自己。” 每一次线索出现,她都抱着满心的希望奔赴千里;每一次证实是假的,她又跌入深深的谷底。但她从未放弃。她知道,父母带着愧疚离开了,而自己是唯一能延续希望的人。 渐渐地,吴家雨在当地出了名。有人说她是“执拗的人”,也有人说她“傻”,可她只是平静地回答:“那是我弟弟,我不找,谁来找?” 她从新闻里听说,现在可以通过DNA比对寻亲。可是,要想留下父母的基因样本,就必须打开墓地。 那天晚上,吴家雨坐在昏暗的灯下,久久没有开口。 直到奶奶颤巍巍地问:“家雨,你心里是不是有啥打算?”她眼眶泛红,终于说出了憋了许久的话:“奶奶,我想挖开爹娘的墓,取点骨骸去做DNA。只有这样,我才可能找到弟弟。” 奶奶沉默了很久,浑浊的泪水滑落下来:“孩子,你去做吧。要是能把家林找回来,你爹娘在天有灵,也会安心的。” 可事情一传到村里,立刻炸开了锅。大伯大叔们纷纷摇头:“不孝啊,这妮子太不孝了!谁家有把父母坟墓挖开的道理?” 有人当众指责,甚至有人骂她“疯了”。村里人议论纷纷,指指点点,吴家雨低着头,一声不吭。 幸好,奶奶和亲戚们没有阻止她。奶奶挺直了年迈的脊背,面对众人的非议,坚定地说:“你们不懂,这是为了找孩子!我们老吴家丢了骨血,找回来就是孝!” 一年后,消息终于传来:有一份DNA,与父母的基因高度吻合!经过进一步仔细检查,确认无误——那就是吴家夫妇当年丢失的儿子! 这一刻,吴家雨泪如雨下,跪在父母坟前失声痛哭:“爹,娘,你们放心吧,弟弟找到了!你们的愿望,我替你们完成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