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支当年赴朝参战志愿军用过的枪,是2014年由韩国移交志愿军遗骸时,同时移交给我国的,这支枪应该是志愿军战士牺牲时的随葬物品。 这支默默陪伴烈士长眠异国数十年的枪,不仅仅是一件武器,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份深沉的纪念。它很可能是一支 50式冲锋枪,那是新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种制式冲锋枪,仿制于苏联著名的“波波沙”(PPSh-41)。对于志愿军战士来说,手中的武器就是第二生命。许多战士牺牲后,他们的枪也一同被掩埋,成为其身份的重要象征。这些随葬的枪械,无声地诉说着他们曾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决心。 当年,志愿军入朝初期,武器装备被称为“万国牌”。50式冲锋枪的诞生和列装意义非凡,它结束了新中国没有制式冲锋枪的历史。这款枪性能可靠,在严寒的朝鲜战场上也表现出色。它使用7.62毫米口径的51式手枪弹,一个弹匣能装35发子弹,理论射速高达每分钟900发,近战火力非常猛烈。战士们亲切地称它为“转盘枪”或“大盘机”,很多影视作品里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能通过遗骸和随葬品回到祖国,对烈士而言是一种莫大的告慰。自2013年中韩达成协议以来,一批批烈士遗骸和他们的遗物得以回国。这些枪械的回归,让我们能更真切地触摸到那段历史,感受英雄的气息。它们锈迹斑斑的枪身背后,是志愿军将士们“钢少气多”的英勇无畏。 每一件从战场上回来的文物都在提醒我们,和平来之不易,它是由无数先烈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