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德韦杰夫的“战斗力”真是太高了!美国知名政治人物查理·柯克被枪杀后,梅德韦杰夫在社媒发声,将柯克遇刺,以及近期几起政治人物暗杀的事件(比如去年斯洛伐克总理菲佐被枪击后重伤),与乌克兰人联系了起来。 他称,这些政治犯罪和暗杀事件,实施者都是支持乌克兰的“左翼自由派渣滓”,MAGA阵营应该意识到,支持乌克兰就等于支持杀人犯。 他这话纯属杀人诛心,他精准地抓住了美国政治的 "痛点"。就拿菲佐遇刺案来说,去年袭击斯洛伐克总理的凶手 Juraj Cintula,明明调查显示他既参与过亲俄组织,又喊过 "乌克兰万岁",立场复杂得很。 但梅德韦杰夫故意掐掉前半段,只强调凶手支持乌克兰的一面,硬生生把两起八竿子打不着的事件拧出因果关系来。这种玩法其实不新鲜,俄罗斯这些年在国际上搞信息战早就轻车熟路。 之前叙利亚杜马化学武器袭击事件里,他们就靠着社交媒体上的机器人账号和水军,把白盔组织的救援行动说成是 "摆拍",硬是把水搅浑。 更绝的是他对美国国内政治生态的拿捏。柯克可不是一般人,他是特朗普 "让美国再次伟大" 运动的核心成员,常年替共和党保守派摇旗呐喊。梅德韦杰夫一开口就把矛头指向 "左翼自由派",等于精准戳中了 MAGA 阵营的敏感神经。 在美国政坛,支持乌克兰的事儿早就成了两党撕逼的焦点 —— 民主党大多主张援乌,而特朗普这边的保守派总觉得花这么多钱帮别人不值当。梅德韦杰夫这时候跳出来拱火,简直是在给美国内部分裂 "添柴加火"。 果不其然,美国国内的反应很快就朝着他预期的方向发展。虽然警方还没查出柯克遇刺的具体动机,但极右媒体已经开始跟风炒作 "左翼暴力" 的话题。 有保守派博主直接把梅德韦杰夫的话截图转发,配文说 "这就是民主党支持的阵营"。这种舆论发酵让共和党内部更难办了,本来就对援乌问题吵得不可开交,现在更是进退两难。 看看最近的新闻就知道,共和党里 "援乌派" 和 "孤立派" 快打起来了。83 岁的参议院大佬麦康奈尔 9 月初还在采访里骂特朗普,说他像 1930 年代的孤立主义者,指责特朗普暂停对乌武器运送是 "损美国信誉"。 麦康奈尔这边刚推动参议院批了 10 亿美元追加援助,那边佛罗里达的众议员盖茨就搞出个 "乌克兰疲劳" 决议,想彻底停掉援助。 特朗普自己更是反复横跳,今年 3 月停了援助,7 月又恢复了,还跟麦康奈尔为援助金额吵翻天 —— 他说给了 3500 亿,麦康奈尔当场拆台说实际只有 1750 亿。 梅德韦杰夫显然把这些都看在眼里,这时候递上 "支持乌克兰等于支持暴力" 的说法,简直是给特朗普阵营送上了现成的 "退出理由"。 当然,所有言论的出发点本质还是国家利益,梅德韦杰夫这么干,说到底还是为了俄乌战场那点事儿。现在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虽然吵得凶,但实打实的钱和武器还在送。 光是今年 8 月底,美国国务院就宣布给乌克兰送了 8500 万美元的远程导弹。 俄罗斯那边打了这么久,肯定想让美国松劲。搅乱美国国内舆论,让共和党找到停援的借口,这比在战场上硬拼划算多了。这种 "低成本高回报" 的信息战,俄罗斯早就玩得炉火纯青,之前连《中程核力量条约》的崩溃,都有他们虚假信息活动的影子。 而梅德韦杰夫这话能起效,还是多亏美国混乱的一塌糊涂的环境还有那些为了利益不惜颠倒黑白的政客们,特朗普阵营里有人偷偷转发相关言论,却没人敢公开呼应;民主党则骂俄罗斯 "干涉内政",但又拿不出好办法应对这种舆论攻势。 毕竟美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常年在 20% 以下,犹他州州长已经定性这是 "政治谋杀",但随着梅德韦杰夫的言论发酵,这起悲剧正在变成党派斗争的工具。 当真相变得不重要,只剩下立场之争时,可能才是最危险的局面。这场没有硝烟的舆论战里,或许没有赢家,只有被撕裂的共识和越来越深的对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