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北京首批160套人工智能市级课程资源上线

2025年秋季学期伊始,北京市1400余所中小学全面开设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实现全市183万余名中小学生全覆盖。记者从市教委获悉,为确保课程落地见效,北京市形成了“资源支撑、师资赋能、均衡保障”的立体化实施路径,目前首批160套市级课程资源上线,覆盖全学段,搭建了AI“课程超市”和“应用超市”,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基础支撑。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课程落地见效,本市形成了“资源支撑、师资赋能、均衡保障”的立体化实施路径,打出一套“组合拳”。课程资源方面,8月22日上线的首批160套市级课程资源覆盖全学段,每套包含15分钟左右的核心教学视频、教学指南及活动任务单,通过“视频+工具+任务单”模式满足教师授课、备课及学生自主学习三类场景需求,搭建了AI“课程超市”和“应用超市”,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基础支撑。

在教学实施方面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小学阶段以“体验式”课程为主,通过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游戏互动等生活化场景启蒙兴趣;初中阶段侧重“认知类”教学,引导学生体验模型训练、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赋能自身的学习生活;高中阶段聚焦“综合性实践”,培养数据处理、算法应用及跨学科创新能力。全学段均强化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技向善”价值观。

为确保课程顺利实施,针对区域发展差异,全面实施“城乡结对”计划,组织中心城区、在京高校、科技企业等优质资源,对10个远郊区进行“组团式”帮扶,避免形成新的“数字鸿沟”。此外,本市充分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开放实验室、体验馆等资源,构建“教联体”协同育人模式。

下一步,北京市将持续优化人工智能教育课程资源,结合教学反馈迭代更新;开展应用示范校评选和优秀案例推广,形成可复制经验;深化“京娃”系列智能体研发,拓展“AI+教育”应用场景。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以首批课程资源为起点,力争将北京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打造成全国标杆,真正让数字技术赋能每一位师生,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