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北京城破,为什么没有援军勤王救援崇祯皇帝?因为,到了1644年,能勤王的已经死了,留下的已经算是臭鱼烂虾了。 那些,肯在关键时刻勤王的,都是忠君爱国,肯为国效力的。第一次八旗军入关,明军战死,满桂,赵率教,孙祖寿,申埔等将领,以及7万精锐部队,最后,袁崇焕被杀,黑云龙、麻登云率部投降。 八旗军第二次入关,引发了,三顺王孔有德、耿仲明以及尚可喜投降,大明第一支完全西方式重炮集团,全部集体投降后金。从此以后,后金八旗军夺取了绝对火力优势。 皇太极表示:“取燕京如伐大树,须先从两旁斫削,则大树自仆。”“我兵四围纵略,彼国势日衰,我兵日强,从此燕京可得矣。” 因此,八旗军五次入关,一次比一次深入、一次比一次破坏大。明朝在河北,山东的军事力量,几乎全部被摧毁! 1643年,整个华北地区,明军主力集团就剩下了,山海关的关宁军集团,然后在湖北才有一个左良玉集团。第二年 李自成就进军北京了。 再加上,松锦大战,洪承畴投降,潼关大战,孙传庭战死,明朝最后的希望已经全军覆没。就剩下了吴三桂,还有在湖北的左良玉,只是,左良玉直接南下跑路劫掠百姓去了,吴三桂选择了投降清廷。 当时,崇祯还召唤了刘泽清明军勤王,结果刘泽清给了一个理由,坠马受伤,不能行动。最终,刘泽清带领军队投降了清廷。 在刘泽清军队里有一个文人叫做丁耀亢,也跟着投降清军,还在八旗军镶白旗当了一段时间老师,这个人后来写了一部小说,就是六十四回《续金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