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事件输在多方面。首先,在认知层面,西贝对预制菜的定义虽符合国家标准,即中央厨房预处理+门店制作,不属于工厂制作、门店加热的预制菜范畴,但与大众认知存在巨大偏差。消费者心中非新鲜食材现场切配、现炒现做的菜品就容易被视为预制菜 ,西贝没能准确把握消费者心理,导致品牌形象与消费者期待背道而驰,动摇了其长期塑造的“健康”“天然”品牌根基。
从价格定位来看,西贝人均消费近百元,处于中高端价位。消费者支付高价,期望获得高品质、新鲜现做的用餐体验,可西贝中央厨房模式下的标准化出品,给消费者“非现做”的感知,价格与价值严重错配,这是引发消费者不满的关键原因。
在应对危机时,西贝的策略也存在严重失误。面对罗永浩的质疑,西贝一开始就想用法律手段威慑,放话起诉,结果被罗永浩反将一军,节奏被带偏,还显得气急败坏。开放后厨本是不错的公关手段,却因自说自话、过度强调国家标准,没有真正解决消费者关心的问题,反而让更多问题暴露,如冷冻食材、隔夜菜等情况,进一步加剧了信任危机。
对比老乡鸡坦诚公开菜品制作流程,赢得消费者信任,西贝“否认一切”的态度,让消费者觉得其在玩文字游戏、不真诚。这场风波中西贝输掉的不仅是舆论,更是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