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杨靖宇牺牲前留下的遗言,内容是:“小小日本四岛,绝无灭我中华之能,我虽华夏一平民,然堂堂七尺男儿,抗日救国之信念坚不可摧,今日能以血洒山河,我满足矣。” 杨靖宇本名叫马尚德,1905年2月13日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一个普通农民家里。那时候的农村日子苦,家里穷得叮当响,他从小就帮着父母干活,种地放牛啥的。村里人多地少,地主收租子压得大家喘不过气,他小时候就见识到这些不公平事儿。1919年五四运动闹起来,河南那边也受影响,他进了确山县立第二师范学校念书,学校里老师讲国家怎么被列强欺负,他开始接触一些新想法,看书看报,慢慢懂了点事儿。 1923年,他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年转成中国共产党党员,那年他才19岁。1925年,他组织学生闹罢课,反对帝国主义那些不平等条约,在队伍里带头喊口号。1927年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开始抓人,他在家乡领导农民暴动,农民们聚起来分地分粮,闹得挺大。暴动没成,他躲起来,继续在鄂豫皖一带干地下工作,化名啥的,组织红军游击队,打游击战,袭击国民党据点,抢点武器弹药啥的。1930年,他当上中共豫东南特委书记,管着那片儿的党务和军事,队伍慢慢壮起来。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军队占了东北,他接到命令北上,先去上海,化名张贯一,坐火车过关东,到沈阳。他在那儿进工厂,联系工人,组织罢工啥的,工人们停工堵门,不听日伪的。1932年,他带队去南满山区,建东北民众自卫军,在磐石红石砬子那儿搞游击根据地。队伍从几十人发展到几百人,他们训练射击,隐蔽行军,避开日军巡逻。1933年,他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师长兼政委,部队扩到几千人。他指挥过辉发河战斗,袭击日伪粮仓,夜里摸黑前进,烧仓库啥的。 1934年,部队在板城打仗,重创敌人,他下令分散突围,战士分成小组翻雪山,甩掉追兵。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成立,他当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带队在白山黑水打游击,多次破敌围剿,部队最多时上万人,牵制了好几万日伪军。日军搞“三光”政策,烧杀抢掠,联军日子越来越难过,杨靖宇坚持下来,组织部队反围剿,搞小股游击,打击敌人补给线。1939年,联军分散,他带警卫旅在吉林一带转战,敌人围堵越来越紧。 1940年冬天,东北抗日联军被日伪军围得死死的,杨靖宇带少数战士在吉林濛江县西南山区转移。2月1日,警卫张秀峰带武器和文件跑了,向敌人投降,给出情报,日伪军搜捕更狠。杨靖宇改路线,过冰河,战士用绳子拉着走,避免掉冰窟。2月18日,在大东沟买吃的时,最后两个战士朱文范和聂东华被发现,开火打半小时,两人中弹,杨靖宇一个人往前走。 接下来几天,杨靖宇在雪地里走,捡树枝剥皮吃,扯棉衣里层塞嘴里顶饥。日伪军几百人分队搜山,汉奸喊话许高官厚禄,杨靖宇藏岩石后观察。2月23日上午,他遇四个村民,给一人钱要买吃的和棉鞋,那人报告伪警署,敌人围住保安村前三道崴子。 下午三点多,日伪军靠近,杨靖宇从树后出来,用双枪打,前边两个伪军倒下。他边退边射,滚雪堆躲,敌人机枪扫,树干裂。他换弹时手僵,用牙咬弹夹,继续打中一个日军。战斗继续,杨靖宇退山沟,臂膀出血染雪。他站树下,面对汉奸和日伪军,在枪声空隙表达对国家信念,强调日本灭不了中国,自己愿报国。弹药快光,他还瞄准,直到胸口中弹,倒在扭筋子树下,四点半左右。 杨靖宇倒下后,日伪军上前确认,伪警察署叫汉奸程斌和张秀峰认人,两人点头。日军头子岸谷隆一郎命把尸体拖回濛江县城古见联队,士兵用绳绑遗体,抬雪橇,拉向县城。路上颠簸,留血迹。到城里,运民众医院解剖,军医切胃,发现草根树皮棉絮,没粮食,士兵议论。解剖完,割头装木匣,运新京展览,日伪人员围匣拍照,宣传吓人。 遗体埋县城外山坡,保安村长刘成祥记位置。1945年日本投降,岸谷隆一郎东京自杀,留对杨靖宇畏惧记录。1946年2月,濛江县改靖宇县,政府公祭,挖遗体重葬,村民抬棺,烧纸钱。刘成祥表彰,蔺长贵等讲掩埋事。头颅从日本转回,经沈阳,工作人员包好,火车护送。 1962年5月,靖宇县三道崴子建木纪念碑,刻生平,围树。1965年换水泥塔,高山间,游客登台阶看牺牲地。1978年,县政府扩碑塔,加浮雕,画战斗。遗址成教育基地,讲解员讲解剖发现,讲抗日精神。杨靖宇事迹在书和展览传,激励人,他的牺牲地现在有路桥命名,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