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今天聊一个听起来像电视剧但真实发生在重庆的事儿。一位女老板朱某某,对自己公司里一

今天聊一个听起来像电视剧但真实发生在重庆的事儿。一位女老板朱某某,对自己公司里一位已婚的男下属何某产生感情,俩人甚至计划各自离婚然后在一起。为了促成这事儿,女老板直接转了300万给男下属的妻子陈某,名义上是代何某支付离婚补偿和孩子的抚养费,条件就是要求陈某离婚。 这笔钱分为两次支付,先是转了200万,待何某与陈某离婚后,再转了剩余的100万。陈某拿了钱,也的确离了婚。女老板和男下属随后开始了同居生活。但现实往往比想象复杂,两人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后,矛盾不断,最终感情破裂分手。 分手后,女老板觉得自己“人财两空”,一纸诉状将何某和他的前妻陈某告上法庭,要求返还那300万。她认为这笔钱是“赠与”,并且这种“买卖婚姻”的行为违背公序良俗,应属无效。一审法院判决支持了她的主张,认为款项违背公序良俗,属无效赠与,判决陈某返还300万。 但事情在二审发生了逆转。二审法院认为,女老板提供的证据无法证明这300万是明确赠与给陈某的,实质上它是代何某向陈某支付的离婚相关费用。更关键的是,法院指出,女老板为了实现与何某结婚的目的支付此款,目的达成后又反悔索要,这种行为本身“有违公序良俗,悖于诚信”。最终,二审法院驳回了朱某某的全部诉讼请求,她这300万是要不回来了。 这事儿听起来离谱,但法院的判决却让人拍手称快。它明确传递了一个信号:法律保护的是公平诚信,而不是试图用金钱操纵情感和婚姻的行为。女老板当初豪掷300万“买”离婚时,大概没料到感情无法用金钱担保,更没想到法律也不会为这种不诚信的行为买单。 一段能被金钱轻易影响的婚姻,本身或许就存在一些问题。但更重要的是,真正珍贵的感情,从来不是靠钱能买断的。用300万去拆散一个家庭,本身就对婚姻和家庭伦理造成了伤害,目的达成后还想把钱要回去,这种“如意算盘”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得到支持。 法院参考“因不法原因所为之给付不得请求返还”的法理做出判决,这也提醒我们,任何出于不正当目的的付出,最终很可能人财两空。感情不是交易,婚姻更不是买卖。无论经济条件如何,对待感情和婚姻都应当真诚、尊重,而不是试图用金钱去解决情感问题,否则最后可能得不偿失。 你怎么看这件事?你觉得用金钱干预婚姻关系应不应该受到约束?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吧。重庆情感纠纷 离婚故事 来源:深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