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子放出了初三女儿的监控,半夜两点半,女儿等家人都熟睡后,检查了家里人都睡着了,关上其他房间的门,然后蹑手蹑脚的换鞋出门。等到天亮之前,家人还没睡醒,又悄悄的返回房间,当作什么事也没发生! 据9月5日报道,深夜两点半的家中,监控镜头静静记录着一幕让母亲心揪的画面。 初三女儿在确认家人都熟睡后,轻手轻脚走遍每个房间查看动静,接着默默关上其他房间的门,蹲在玄关处蹑手蹑脚换好鞋子,轻轻拉开门栓走出家门。直到天快亮时,她又悄悄推开门返回,踮着脚溜回房间,仿佛夜里的外出从未发生。 母亲看着监控,心里满是疑惑和担忧。她回忆起女儿小时候,那可是个让人省心的乖孩子。 小学时,女儿成绩优异,每次考试都能拿高分,还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回到家,女儿会主动帮父母做家务,和家人有说有笑,分享学校里的趣事。那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温馨又快乐。 可上了初中,女儿就像变了一个人。 初一刚开学没多久,母亲发现女儿写作业的时间越来越长,有时还会对着书本发呆。询问情况时,女儿只是敷衍说 “题目难”,不愿多谈。 到了初二,女儿放学回家后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饭菜做好后要反复催促才肯出来吃。母亲想和她聊聊学习,她总会以 “别烦我”“知道了” 打断对话,脸上满是不耐烦。 进入初三,女儿的变化更明显,不仅成绩下滑到班级中游,还开始偷偷熬夜玩手机,这次半夜出门的举动,让母亲彻底慌了神。 母亲尝试过各种方法。她给女儿报过周末补习班,希望能帮女儿提升成绩,可女儿去了几次就以 “听不懂” 为由拒绝再去。 她也试着和女儿像小时候那样谈心,特意准备了女儿爱吃的零食,可刚聊两句,女儿就起身回房锁上了门。 她甚至向其他家长请教经验,学着给女儿写鼓励的小纸条贴在书桌前,可那些纸条最后都被默默收进了抽屉,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初中阶段孩子的这些变化,与身心发展特点密切相关。 学校里的同伴关系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初中孩子更在意同学的看法,可能会为了融入某个小圈子,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 有的孩子看到同学熬夜玩手机、偷偷外出,出于好奇或怕被排斥,也会尝试模仿。 网络上的信息繁杂,一些短视频、社交平台内容可能会让孩子产生 “深夜外出很刺激”“不叛逆就不够酷” 的想法,进而做出冲动行为。 女子说,看到女儿偷偷出去、欺骗家人,心里又痛又无助。她常常在夜里睡不着,想起自己辛苦养育女儿的点点滴滴,从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付出了无数心血。 她说,生活里的磨难都能咬牙扛过去,最难过的是看着辛苦养大的孩子在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自己却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