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围圈合拢!乌军炸到俄腹地,战争新拐点来了 老实说,这两天看战场消息,我有点惊讶,不是因为乌军收复了几个村子,而是他们的打法,从前线撕开口子,到把火直接点到俄罗斯后院。 要我说,这才是能真正改变战争走势的东西。 乌军直接点燃俄军“油箱”,昨天乌军的无人机,把布良斯克州奈托波维奇的一个加油站点着了,注意,这不是你家路口那个油站,这是每年能给俄军提供一千多万吨柴油的大型供应点。 打掉它,等于把俄军的油管掐住了,这不是偶然,也不是小打小闹。 从去年年底开始,乌军就明显调整了战术,不再局限于堑壕战、消耗战,而是更频繁使用远程无人机和特种部队,直接打击俄罗斯纵深目标。 炼油厂、油库、铁路枢纽、军工组装线,这些原本被认为“安全”的腹地,现在频频冒黑烟。 有人说,这是乌克兰版的“跳岛战术”,不打正面,专戳软肋。 也有人说,这叫“不对称破局”,你打我前线,我捅你后院,但不管叫什么,效果正在显现。 俄罗斯布良斯克、别尔哥罗德、库尔斯克甚至更远的鞑靼斯坦,都陆续响过警报。 战争不再只发生在顿涅茨克的田野里,它正在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反向蔓延。 而这一切,背后有两个关键推手,一是乌克兰自主无人机技术的爆发式成长,二是西方情报支援+模糊政策下的默许。 乌克兰现在用的无人机,航程越来越远、精度越来越高、成本还越来越低。 有些型号能飞上千公里,载弹数百公斤,还能自主识别目标,这已经不是“民改军”玩具车了,而是真正能执行战役任务的远程武器。 而西方虽然明面上不鼓励乌攻击俄境内,但也没有真正阻拦。 美国2025年年初批准的新一轮援助中,虽未明文写上“准打俄本土”,但也没说“不准”,这种模糊,某种程度上成了乌克兰的“行动窗口”。 回过头看,这场战争打到现在,早已不是传统的“战线推移游戏”了。 它更像是一场混合了军事、科技、情报、心理的全面博弈,乌克兰之所以敢这么打,是因为他们清楚。 俄罗斯的战争机器虽然庞大,但不是铁板一块,它的后勤链、能源链、物资链,总有环节暴露在外,打掉一个油库,可能比歼灭一个营更能拖住俄军攻势。 而俄罗斯也面临两难,要不要把更多防空系统调回本土?要不要开辟新战线反制?要不要升级对抗手段? 每一步选择,都意味着代价。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后院起火”式的攻击,发生在特朗普重返白宫不到半年的背景下,特朗普对俄乌冲突的态度一向明确:“24小时就能搞定”。 但他口中的“搞定”,到底是施压乌克兰谈判,还是对俄更强硬,至今没有人能说清。 目前来看,特朗普并没有大幅调整对乌军援政策,但气氛明显变得不确定。 乌克兰或许正是想趁这个窗口期,用行动证明自己有能力掌握主动权,哪怕只是节奏上的主动权,战争从来不只是子弹和炮弹的交换,它更是意志与策略的较量。 乌克兰这一次的“点穴式打击”,未必能立即终结战争,但它确实让战场逻辑发生了转变。 俄罗斯之后会不会报复?会不会升级空袭?乌克兰能不能持续这种打法?欧美会不会悄悄收紧援助条款? 这些都是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战争已进入一个新阶段,没有一方能完全控制局势,没有一方敢轻易后退。 而战场之外的政治博弈,正在变得比战场内的交锋更加复杂、更加关键。 参考文献: 乌克兰前议长遭当街枪杀 凶手身份成疑,俄乌双双发声 央视新闻 俄乌战争:第1284天关键事件概述 Al Jazeera Chinese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