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近期对巴基斯坦的外交示好遭遇了戏剧性转折。 当特朗普政府高调宣布与巴达成石油矿产开发协议后,俾路支省地方领导人米尔·亚尔立即致信美方,声明协议涉及的土地资源“压根不属于巴基斯坦中央政府”。 导致美国前期投入数亿美元的项目因地方法院裁决而无限期搁浅。这一局面揭示了美国对巴基斯坦国内复杂治理结构的严重误判。 其试图通过能源合作插足中巴经济走廊关键节点瓜达尔港附近的战略意图彻底落空。美式拉拢的挫败早有征兆。 2025年6月,巴基斯坦顶着美国刚邀请其陆军参谋长访美的压力,联手中国与俄罗斯在联合国安理会分发谴责美国袭击伊朗的决议草案,直接点名批评美国行动威胁全球和平。 此举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尤其对比了印度为讨好美国而拒绝对伊朗提供支持的做法,凸显巴基斯坦在外交原则问题上的连贯性。 美国此前试图通过3.97亿美元军援干扰中巴歼-10CE战机交易的行动同样未达目的,印证巴基斯坦对美方“援助捆绑政治条件”策略的清醒认知。 深层矛盾源于战略目标错位。美国印太战略将印度塑造成主要支点,导致巴基斯坦在其全球布局中地位持续边缘化。 尽管美方近期对巴提供税收优惠、能源开发等利好政策,但其对印度挥舞关税大棒的同时拉拢巴基斯坦的差异化操作,暴露了离间中巴关系的真实意图。 尤其当美国企业试图开发俾路支省预估91亿桶页岩油资源时,完全无视当地民众长期对“资源掠夺”的抵触情绪,这种忽视历史矛盾的短视行为注定难以成功。 王毅外长8月访巴则成为检验两国关系的试金石。巴基斯坦总统、总理、副总理兼外长及陆军参谋长四巨头集体会晤的“全维度”接待规格,创下巴基斯坦外交史纪录。 扎尔达里总统当面感谢中国长期支持,夏巴兹总理更承诺“全力保障中国公民和项目安全”,并同意建立联合安保机制。 尤其陆军参谋长穆尼尔的参与,强化了中巴军事合作的特殊性,体现巴方将安全合作与经济协作并重的战略考量。 经济合作模式创新彰显关系韧性。不同于早期基建能源项目,中巴经济走廊进入2.0阶段后聚焦产业造血能力。 巴方主动提出农业、矿业、信息技术新领域合作,通过“芒果外交”等民生项目构建从田间到中国餐桌的直达链条。 这种模式创新使双边贸易突破单向援助格局,中国冷链技术和电商平台支撑下巴基斯坦芒果对华出口三年内有望翻番,切实提升当地民众获得感。 中巴关系经受考验的启示在于: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不依赖临时利益交换,而在于原则问题上的相互支撑。 美国对巴政策始终在“忽视”与“拉拢”两极摇摆,既无法像中国般持续提供经济发展方案,又缺乏对巴主权安全关切的实质尊重。 当王毅强调中巴是“以心相交的真正朋友”时,恰与美式交易的功利主义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植根于历史脉络的情感纽带,使巴方能在美方诱惑前保持清醒。 真正的铁杆友谊,经得起任何地缘风浪的考验。 参考资料:巴基斯坦总统会见王毅:无论形势如何变化,巴方都完全信任中国,毫不动摇地同中方站在一起 2025-08-22 09:23·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