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月初,八路军周彪在转移中发现,一秘书有意走在外侧,还时不时往路上撒高粱粒。周彪一惊,当即明白为何敌人总能找到他们。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年的一天,日军突然调集五万兵力,对八路军冀中根据地展开大规模扫荡,此战正是"五一大扫荡"让抗日军民付出了惨重代价。
位于北平、天津、保定三角地带的第十军分区首当其冲,成为日军重点打击目标。
周彪时任冀中军区第十军分区司令员,参加过长征的他,对敌情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
在一次紧急转移途中,他注意到队伍里有个秘书总爱走在队伍外侧,还时不时往地上撒高粱粒。
这一反常举动立即引起他的警觉,高粱粒在华北农村常见,但行军路上故意撒播,明显是在给敌人留记号。
当时日军为了追踪八路军,经常收买汉奸或安插特务,他们利用各种手段留下暗号,比如在树上刻记号、在路口摆石子,高粱粒这种不起眼的东西,正好可以充当追踪标记。
于是,周彪当即下令控制这名秘书,经审讯证实其确实是日军安插的内线,这一发现让部队及时调整了转移路线,避免了一场可能的伏击。
冀中根据地号称"平原堡垒",靠着地道战、地雷战等灵活战术与日军周旋。
但1942年这次扫荡不同以往,日军采用"铁壁合围"战术,在平原地区拉网式推进。
他们强迫老百姓修公路、建碉堡,把根据地分割成小块,第十军分区地处要冲,直接威胁平津保三大城市,自然成为日军首要打击目标。
周彪1907年生于江西吉安,16岁参加革命,经历过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全面抗战爆发后,他被派往冀中开展游击战。
在平原地区打游击比山区困难得多,但周彪带领部队创造性地运用地道战,把无险可守的平原变成歼敌战场,他指挥的部队曾一夜之间破坏日军几十里铁路,让敌人防不胜防。
发现内奸这件事,反映出当时敌我斗争的复杂性,日军不仅军事上围剿,还大量使用特务手段。
他们重金收买地痞流氓当眼线,在村庄安插坐探,有些汉奸假装积极,混入抗日组织内部。
周彪的警觉性不是偶然的,是长期残酷斗争积累的经验,后来他回忆这段经历时说,在敌后作战,每个细节都可能关系生死。
第十军分区在反扫荡中损失很大,但主力部队最终跳出了包围圈,周彪带领剩余部队继续坚持斗争,直到抗战胜利。
这场扫荡持续了两个多月,冀中军区伤亡上万人,群众牺牲更多,但抗日军民没有被吓倒,他们改变战术,化整为零,继续在平原上打击敌人。
历史资料显示,1942年华北日军确实发动了规模空前的"五一大扫荡",冈村宁次调集五万兵力,采取"梳篦战术"清剿根据地。
新中国成立后,周彪历任空军高炮指挥部司令员、空军顾问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他晚年撰写回忆录,详细记录冀中抗战的细节,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里,有血与火的考验,更有普通人的坚韧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