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23xxx66 10 2025-08-15 17:46 维度不一样,相信古代考的东西还是侧重文章内容的,不然中国也出不了唐诗宋词,可惜大费周章的对于社会物质科学进步缓慢,当时的文坛诗人非常收到大家追捧,怎么也想不到科学技术,机械结构,电器结构能军事,生活带来巨大变化,或者戏子能进入走地毯上流社会。 湖南提学道 回复 08-18 14:58 文章憎命达,恰巧好的诗词歌赋往往是落第、贬谪、抑郁等不如意的人才写得更好。状元诗词歌赋确也占比不多 病人fuji 回复 08-18 18:45 我记得在网上有个放宋朝考试的考题的,都是很实际的问题,比如敌国来袭,发生灾荒该怎么办,考生不能都说大道理,得给出解决方案
jkggbkohsjkzbjwl 3 2025-08-17 12:13 众所周知落榜生实力和对历史的影响力远超金榜题名者,比如美术生[滑稽笑] 行云 回复 08-18 15:43 那是因为落榜的人比不落榜的多啊
3728 3 2025-08-15 11:03 什么水平?国家考公第一名,县长想点吧? 微光 回复 用户71xxx69 08-18 22:02 能读书就已经干掉很多很多人了 用户71xxx69 回复 08-18 18:57 人数少,竞争还少呢。当时读书的才几个人,现在读书的多少人。
7564791 2025-08-18 19:25 最初级的秀才在明朝276年历史上,据学者们统计,录取的秀才人数大致在40万到60万之间,这里面存在一定的争议和差距。为了便于统计,我们姑且取个中间数50万吧,那么平均下来每年还不到两千人。 对比一下,我们现在一年博士生录取的人数都不止10万人。再以北大清华新生录取数为例,2024年,清华大学本科新生3800人,研究生新生12069人,合计15869人,北大本科新生3871人,研究生新生17830人,合计21701人,两所学校加起来一年新生入学人数超过3万人。按明朝算一个县大概平均才1.7个秀才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