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韩国专家在节目里说,中国现在的生活水平相当于韩国 1997、1998 年的水平,还提到那时候中国人管韩国叫 “大哥”“老师”。
那么韩国 97、98 年到底啥样?1997 年亚洲金融风暴对韩国冲击特别大。当时韩国支柱企业接二连三倒闭,韩元大幅贬值,民众眼睁睁看着家产缩水。
1998 年韩国 GDP 暴跌 5.13%,失业率飙升到 7.4%,绝对贫困人口从 1996 年的 4.3% 猛增到 14.9%。很多家庭为了生存,不得不卖掉房产、节衣缩食,社会恐慌情绪蔓延。
那时候韩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咋样呢?从消费结构看,1997 年韩国食品支出占比约为 11.2%,虽然数值不高,但这是建立在经济危机导致的消费降级基础上。
很多人连肉都舍不得吃,更别说其他享受型消费了。基础设施方面,韩国的高铁网络还没成型,移动支付更是闻所未闻,人们购物基本靠现金。
中国现在的生活水平啥样?先看基础设施。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达 4.5 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高速公路里程 18.4 万公里,同样全球领先。
移动支付普及率更是高得惊人,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偏远农村,二维码支付随处可见。
那差距在哪?从科技发展看,韩国 97、98 年还处于互联网起步阶段,而中国现在在人工智能、5G 通信、新能源等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
这位韩国专家观点靠谱吗?这位韩国专家的观点有一定片面性。其一,他只关注经济总量和部分消费指标,忽视了中国在科技、基础设施、社会福利等方面的跨越式发展。
其二,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地区差异客观存在,但整体发展速度和成就不容小觑。
其三,韩国 97、98 年的经济危机是特殊历史时期,不能简单将中国现在的发展阶段与之划等号。
其实,不少韩国有识之士早已意识到对中国的偏见。首尔大学教授金兰都曾在访问中国后直言,韩国人对中国的优越感是盲目的。
他看到中国高铁的高效、移动支付的便捷、年轻人的创新活力,深感中国已今非昔比。越来越多的韩国企业在中国建立先进制造基地,韩国年轻人也把学中文、来中国工作视为不错的选择。
中国的发展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也不能骄傲自满。与韩国相比,中国在人均 GDP、高端制造业等方面仍有差距。
不过,这种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我们要客观看待自身的进步和不足,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
真正的自信在于坦然承认别人的进步。中国的发展道路是独特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会继续稳步前行,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对此您怎么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