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乌克兰终于看明白:俄罗斯背后真正的靠山,不是伊朗,不是朝鲜,而是中国。更让人意外的是,中国的一句“绝不送军援”,比送十万吨军火还值钱。 信源:观察者网——拜登“找补”:中国不会向俄罗斯提供武器 俄乌冲突爆发后,全球的目光曾一度紧盯俄罗斯的军火库,猜测谁是背后的支援者。在伊朗和朝鲜等一连串名字被反复提及又否认后,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浮出水面。乌克兰方面认为,真正让俄罗斯得以支撑下去的,竟然是那个公开承诺“绝不提供军事援助”的中国。 但是这份“不军援”的承诺的分量却比真枪实弹还要足,当传统军事援助被明确排除,中国悄然为俄罗斯撑起了一条无形的经济生命线,帮助其穿越了西方制裁的迷雾。 据统计,在去年高达2500亿美元的中俄交易额中,占比最大的还是能源交易。要知道,中国每年从俄罗斯进口超过一亿吨原油,而且在天然气方面,我国也不遑多让,仅在2024年就从俄罗斯购入了310亿立方米天然气。对俄罗斯而言,中国强大的购买力无疑是在俄罗斯的欧洲市场被无情切断后救了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如果没有我们的接盘,俄罗斯的经济恐怕早已难以为继,更不用说维持战场上的韧性。 但就在西方公司纷纷撤离的时候,也有着大批的中国商品涌向俄罗斯市场,小到智能手机家用电器,大到电动汽车和高铁零件,中国的产品几乎是补上了俄罗斯市场的所有空缺,保障了俄罗斯民众的日常生活。这种能源与商品的深度置换,是真金白银的交易,比任何联盟声明都来得实在和可靠。 于是在有了如此庞大的贸易作为支撑后,俄罗斯也成功绕开了以美元主导的金融体系,如今中俄之间超过四成的油气贸易已不再使用美元,而是直接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这不仅让美国直呼失策,也进一步促进了去美元化进程的重要实践,有效地侵蚀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霸权地位。而中国的底气,正是来源于这种不依赖单一货币的结算能力、庞大的内部市场以及独立的战略节奏。 除了在经济上提供的支撑以外,中国的坚决也在外交上塑造了独特的国际地位。由于中国始终奉行“不参与、不站队、不结盟”的原则,所以在联合国的相关表决中,凡是涉及单边制裁或明确选边站的提案,中国几乎都投下弃权票。态度很明确:既不支持战争,也反对用制裁和拉帮结派的方式解决问题。 而这种看似“置身事外”的立场,反而为中国赢得了独特的国际身位。不仅俄罗斯视把我们当做最可靠的经济伙伴,而且乌克兰也认为中国是未来冲突调解的关键力量,就连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曾表示,中国的参与是“通往和平之路”。这种独特的信任,是那些一开始就选边站队的国家无法企及的。 尽管北约和美国情报部门费尽心机,却始终拿不出中国提供致命性武器的证据。于是,中国的这种超脱姿态,反而成了美国最忌惮的存在,因为它既无法用军事手段压制,也难以用经济制裁彻底切断我们的影响力。 而能够做到这样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战略选择根植于自身稳定的核心利益。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中国的经济体量是俄罗斯的十倍以上,不仅有自己明确的发展道路和战略规划,无需依附于任何国家,更不可能为了他国而打乱自己的节奏。 所以中俄之间这种“不结盟但互保”的合作模式,也显示出比传统军事同盟更强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它不受条约的僵硬束缚,却能根据现实情况灵活调整。当美国施压时,俄罗斯在正面保持强硬,而中国则在后方推动全球安全倡议,并以实际行动支持去美元化。俄罗斯自身拥有强大的军工体系,它缺的从来不是几件武器,而是一个庞大而稳定的“后方市场”,以抵消制裁带来的巨大压力。 这场冲突让世界看清,决定胜负的深层因素在于经济的韧性、外交的合纵连横以及战略的定力。而此时的美国最崩溃的就是眼睁睁看着俄罗斯的经济在中国市场的支撑下起死回生,也看着中国的影响力在这种独特的“非介入”模式中不断扩大。 所以,即使中国没有送去一颗子弹,却能用强大的经济和市场稳住了俄罗斯的阵脚;没有说出一句狠话,却用坚定的外交立场让西方始终心存忌惮。这种不依靠军事硬实力,却能有效投射影响力的模式,是否预示着未来的大国较量,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维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