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彻底解释不清楚了!”山东,女子丈夫离世,家中突然来了一只鸟,久久不离去!更让女子惊奇的是,女子问:“是你回来了吗?”没想到鸟真的主动走过来靠近!网友:科学解释不了,那就用爱吧! 那只鸟落在晾衣绳上时,像他当年站在那里抽烟 王秀兰把最后一件白衬衫晾在绳上,竹竿刚举过头顶,"扑棱"一声,一团黑影斜斜撞过来,爪子勾住了晾衣绳。她手一抖,竹竿"哐当"砸在院里的水泥地上。 是只灰喜鹊,翅膀尖沾着点泥,歪着脑袋看她,黑眼珠亮得像丈夫老李生前总擦的那盏铜台灯。 "去去去,"王秀兰挥挥手,"我这儿没谷粒给你吃。" 鸟没动,反而蹦了两步,爪子在绳上刮出细碎的响。这院子自从老李走后,除了收废品的敲过两次门,再没这么热闹过。 王秀兰蹲下来捡竹竿,看见鸟正盯着绳上的白衬衫——那是老李的遗物,领口磨出了毛边,她总舍不得扔,每周都拿出来洗一遍。 "你还挺懂行。"她忍不住笑了,眼眶却有点热,"这衬衫是我们家老李最喜欢的,他总说穿着干活利索。" 鸟突然"喳喳"叫了两声,声音不尖,倒像人闷着嗓子说话。王秀兰的心猛地一跳,这声气,像极了老李蹲在门槛上抽烟时,被烟呛着的动静。 她慢慢站起身,试探着往前走了半步:"你......是你回来了?" 话刚出口就想抽自己嘴巴——哪有这道理?上个月老李头三七,她去坟上烧纸,邻居张婶还劝她:"人死如灯灭,别想那些有的没的。" 可那鸟竟真的动了。它扑棱棱飞下来,落在离她脚边两步远的地方,歪着头,黑眼珠直勾勾地瞅着她。王秀兰的手开始抖,她想起老李刚走那几天,她总在夜里听见院里有动静,披衣出来看,只有月光在地上晃。 "你要是老李,就再往前点。"她的声音发颤,像踩在薄冰上。 鸟迟疑了一下,往前蹦了蹦,几乎要碰到她的布鞋。王秀兰蹲下来,看见它翅膀下的羽毛有点湿,像是刚飞过远路。她伸出手,指尖离鸟还有寸许时,鸟突然低低叫了一声,用脑袋蹭了蹭她的手背。 温乎乎的触感,像老李生前从工地回来,黧黑的手掌贴在她脸上的温度。王秀兰再也忍不住,眼泪"啪嗒啪嗒"砸在地上,溅起细小的泥点:"你个死老头子,走了仨月才想起回来看看?家里灯泡坏了没人换,我炒菜总忘了放盐,你都知道不?" 鸟在她脚边转着圈,时不时叫两声,像在回应。 傍晚儿子李军回来,一进院就看见他妈蹲在地上,对着只鸟说话。"妈,你跟谁唠呢?"他把电动车支在门边,"张叔刚才打电话,说给你介绍个老伴......" "别跟我提这个!"王秀兰猛地站起来,"你爸回来了!" 李军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那鸟正站在晾衣绳上,叼着老李衬衫的衣角荡秋千。"妈,那就是只鸟......"他想笑,又觉得心酸,"爸要是真能回来,还能变鸟?" "咋不能?"王秀兰急了,"它听得懂我说话!我叫它过来,它就过来!" 她试着喊了声:"老李,过来!" 鸟真的扑棱棱飞下来,落在她肩膀上,爪子轻轻抓住她的布衫。李军看得眼睛都直了——这鸟通人性? 接下来的日子,这鸟成了院子的常客。王秀兰做饭时,它就站在灶台边的窗台上;她坐在门口择菜,它就蹲在旁边的小板凳上;晚上她看电视,鸟就缩在沙发角打盹,呼噜声细得像根线。 村里人很快都知道了这事。有人说王秀兰魔怔了,有人说这是老李放心不下家里,托鸟回来看看。张婶提着一篮鸡蛋来串门,看见鸟正帮王秀兰"叼"针线——王秀兰纫不上针,把线头递过去,鸟用嘴叼着,稳稳穿过针鼻。 "邪门了邪门了。"张婶啧啧称奇,"这哪是鸟啊,分明是老李附了身。" 王秀兰却慢慢平静下来。她不再追着鸟问东问西,只是每天早上抓把小米放在窗台,傍晚收衣服时,会多喊一声:"老李,衣裳收了,进来歇着。" 这天她整理老李的遗物,从工具箱最底下翻出个铁盒子,里面是俩人刚结婚时的照片。老李穿着的确良衬衫,笑得露出两排白牙,旁边的她梳着麻花辫,脸红红的。 "你看你那时候多瘦。"王秀兰摸着照片,"后来天天喝啤酒,肚子大得像揣了个西瓜。" 鸟飞过来,落在照片上,用脑袋蹭了蹭老李的影像。王秀兰突然笑了:"行了,我知道你放心不下。我跟小军都挺好的,你别总挂着了。" 鸟叫了两声,声音有点哑。 第二天早上,窗台的小米没动。王秀兰在院子里找了一圈,石磨盘上、晾衣绳上、墙头上,都没那抹熟悉的灰影。她心里空落落的,却没像上次老李走时那样哭——有些告别,是为了让活着的人更踏实。 傍晚李军回来,手里捧着个鸟窝:"妈,村口老槐树上掉下来的,我看里面有俩蛋,咱给孵出来吧?" 王秀兰看着那粗糙的草窝,突然想起老李当年给她编的第一个菜篮子,也是这么歪歪扭扭。她点点头,眼里的泪却没掉下来:"行啊,孵出来养大了,让它们接着陪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