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拉要和美国断绝贸易关系:离了美国,巴西照样能生存,绝不惯着特朗普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7月11日报道,巴西总统卢拉在一次公开讲话中毫不客气地表示:哪怕彻底断绝与美国的贸易往来,巴西一样可以活得好好的。 起因是美国对巴西的单边关税政策,对所有巴西输美商品征收 50% 的惩罚性关税,这一税率是当前针对其他国家的最高水平。特朗普在致卢拉的信函中声称,此举是为了纠正美巴之间 “长期不公平的贸易关系”,并要求巴西停止对前总统博索纳罗的司法调查。 然而,巴西外交部核查后发现,美方所谓 “贸易逆差” 的说辞完全站不住脚。根据美国官方统计,过去 15 年美国对巴西的商品和服务贸易顺差累计超过 4100 亿美元,仅 2024 年顺差就达 74 亿美元。这种颠倒黑白的指控,被巴西政府直接定性为 “政治讹诈”。 卢拉政府的反击迅速而强硬,巴西外交部以信函 “内容失实且具冒犯性” 为由,正式退回特朗普的威胁信件,并召见美国驻巴西临时代办要求解释。 经济层面,巴西依据今年 4 月生效的《经济互惠法》启动对等反制程序,明确表示若谈判无果,将对美国商品同样征收 50% 关税。这一法律武器专门针对单边贸易霸凌行为,授权政府暂停对美商业优惠、投资许可及知识产权义务。 巴西农业和畜牧业部长卡洛斯・法瓦罗已着手布局替代市场,将目光投向中东、南亚等消费潜力巨大的区域。巴西作为全球农业大国,巴西是咖啡、大豆、牛肉等农产品的最大出口国,这些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不可替代性。以咖啡为例,美国每年 33% 的咖啡进口依赖巴西,若加征 50% 关税,美国消费者将面临价格飙升的直接冲击。 与此同时,巴西的工业体系也具备相当韧性。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是全球第三大支线客机制造商,其 E 系列飞机在中国、欧洲等市场拥有稳定客户群,2023 年对华出口额突破 1057 亿美元。这种 “农业 + 高端制造” 的双轮驱动,让巴西在贸易博弈中握有重要筹码。 在国际合作层面,巴西并非孤军奋战。中国连续 15 年稳居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 年前 10 个月双边贸易额达 1.14 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大豆、铁矿砂等巴西优势产品占中国进口量的七成以上。 欧盟作为巴西第三大贸易伙伴,也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做法表达不满。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明确表示,美国的关税政策将破坏跨大西洋供应链,必要时欧盟将采取反制措施。这种多边合作网络,为巴西减少对美依赖提供了现实路径。 然而,这场贸易博弈的深层矛盾远不止于经济层面。特朗普政府将关税问题与巴西司法程序挂钩,要求卢拉停止对博索纳罗的 “政变未遂案” 调查,本质上是对巴西主权的粗暴干涉。 这种将贸易工具政治化的做法,不仅遭到巴西政府的坚决抵制,也引发国际社会批评。美国《纽约时报》评论称,特朗普试图用关税干预他国司法,堪称 “关税武器化” 的极端案例。 对普通民众而言,这场博弈的影响正在显现。巴西全国工业联合会警告,美国的关税措施可能导致钢铁、运输设备等行业出口骤降,进而影响国内就业。 而美国消费者也将为特朗普的政策买单,巴西橙汁占美国进口量的半数以上,咖啡、牛肉等商品价格上涨几乎不可避免。这种 “双输” 局面,凸显出单边主义政策的短视。 卢拉的强硬态度,或许还蕴含着更深层的战略考量。近年来,巴西积极推动金砖国家合作,倡导建立多极化国际秩序。2025 年 6 月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上,卢拉明确提出 “去美元化” 倡议,主张减少对单一货币的依赖。 这种战略选择触碰到美国的核心利益,也成为此次贸易冲突的重要导火索。正如巴西法学教授埃万德罗・卡瓦略所言,美方的举动与其说是经济惩罚,不如说是对巴西 “选边站队” 的试探。 这场贸易战的走向,将取决于多方力量的博弈。对巴西而言,如何在维护主权与保障经济利益之间找到平衡,是摆在卢拉政府面前的紧迫课题。 而对美国来说,过度依赖关税大棒,不仅可能失去巴西这个重要贸易伙伴,还会削弱其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当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挥舞 “50% 关税” 大棒时,他或许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正在加速全球贸易格局的重构。 巴西能否在脱离美国贸易后保持经济稳定?但有一点已经很清楚:在全球化深度交融的今天,任何试图用单边制裁迫使他国屈服的做法,最终都将损害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