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正规军基本没有参战,俄乌冲突开始就是以瓦格纳,车臣武装和乌东民兵三支队伍为主攻部队,后面跟着两个师的俄正规军!
要搞懂这场战争,得先从头说起。2014年,乌克兰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被赶下台,新上来的政府明显偏西方,俄罗斯坐不住了,直接吞并了克里米亚,还暗中支持乌东地区的亲俄武装。 从那时候起,乌克兰和俄罗斯就结下了梁子。到了2022年2月,俄罗斯打着“保护乌东俄语居民”的旗号,对乌克兰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冲突彻底升级。这就是俄乌冲突的大背景,简单来说,就是多年的恩怨一次性爆发。 说到俄罗斯正规军在冲突里的角色,争议可不小。一种说法是,正规军其实是主力,尤其在开战初期,他们负责攻占关键地点、抢占交通线,干了不少大事。 但还有另一种声音认为,正规军压根没怎么上场,至少一开始是这样的。有人分析,冲突刚开始时,冲锋陷阵的主要是瓦格纳、车臣武装和乌东民兵这三支队伍,后面才有两个师的正规军象征性地跟了上去。 为啥会有这种说法?一个原因是,俄罗斯官方从一开始就没明着说要打全面战争,而是用了“特别军事行动”这么个含糊的词儿,感觉像是在掩饰正规军的大规模参与。 还有人提到,冲突初期,不少目击者和媒体拍到的都是瓦格纳雇佣兵、车臣武装或者乌东民兵的身影,正规军的痕迹反而少得可怜。这事儿到底咋回事,可能还得看更多证据才能弄明白。
瓦格纳、车臣武装和乌东民兵是啥来头?先说瓦格纳,这是一支私人军事公司,虽然名义上是“私企”,但背后有俄罗斯政府的影子。 它的成员大多是退役老兵,经验丰富,打起仗来不要命。在俄乌冲突中,瓦格纳干了不少脏活累活,比如突袭敌方据点、搞暗杀行动,算是俄罗斯的“隐秘尖刀”。 再看车臣武装,这帮人是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的手下,战斗力强得吓人,忠诚度也高得离谱。他们在冲突里主要负责地面作战,比如攻占城市、守住交通要道,活儿干得硬气,名声也传得挺远。 最后是乌东民兵,这群人来自乌克兰东部亲俄地区,大多是本地居民,对地形熟得像自己家后院。他们打仗靠的是意志力和游击战术,伏击、破坏啥的都干得顺手。虽然装备不咋样,但韧性十足。
这三支队伍各有各的特点,开战时冲在前头也就不奇怪了。俄乌冲突一打起来,国际社会立马炸了锅。 西方国家反应最激烈,美国和欧盟带头谴责俄罗斯,还甩出了一轮又一轮制裁,经济上掐得俄罗斯够呛。同时,他们还给乌克兰送去了大笔军援和资金,摆明了要帮乌克兰撑腰。 一些中立国家则不站队,喊着“停火谈判解决问题”,不想掺和太深。中国、印度这些大国态度更谨慎,嘴上说“保持克制”“对话解决”,实际也没啥大动作。总之,各国立场不同,但都盯着这场仗,紧张得不行。 这场战争的影响可不是闹着玩的。先说地区层面,乌东地区直接成了重灾区,平民流离失所,房子、学校啥的都被炸得稀巴烂,人道主义危机越来越严重。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关系也彻底崩了,估计未来几十年都难缓和。 放眼全球,这仗打乱了不少东西。俄罗斯是能源和粮食出口大国,跟西方闹翻后,全球能源价格蹭蹭上涨,粮食市场也跟着晃荡,普通人日子都不好过。再加上安全问题,北约和俄罗斯的对抗加剧,全球格局都可能因此变样。总之,这场冲突的余波,远没到停下来的时候。
回到正题,俄罗斯正规军在冲突里到底有多大作用?从目前的情况看,真不好一锤子定音。有证据显示,正规军在某些战役里确实下了大力气,比如攻占战略城市时,他们的装备和组织能力不是雇佣兵能比的。 但也有不少分析认为,俄罗斯可能故意让瓦格纳这些队伍打头阵,一来减少正规军的损失,二来对外还能说“没派正规军”,留点回旋余地。 至于“后面跟着两个师的正规军”这说法,可能只是部分事实。两个师听起来不少,但跟冲突的规模比起来,算不上主力。 或许俄罗斯的策略就是用非正规力量打乱对方,再让正规军收拾残局。真相到底咋样,还得等更多资料解密。 俄乌冲突之所以让人摸不着头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各方信息都不透明。俄罗斯这边遮遮掩掩,乌克兰那边拼命喊冤,国际媒体再一搅和,真假消息满天飞。 比如瓦格纳的参战规模到底有多大?车臣武装是不是真像传的那样猛?这些问题都没个准信儿。加上地缘政治的博弈,这场仗早就不是单纯的军事冲突,而是大国角力的舞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