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上海,男子带140斤硬币到银行存钱,结果,银行不仅拒收,而且还报警,说男子的硬币是来源不明,怀疑是非法所得。警方到场后,查明了硬币合理合法,但银行还是依然拒收!网友:银行居然报警,这不是倒反天罡吗? 上海一位从事酒水礼品销售的陈大哥,带着近140斤、总数超过两万枚的一角硬币去银行存款,谁知银行不仅拒收,反而直接报警,怀疑这笔钱来路不明。 警方火速到场,一番调查下来,证实了这批硬币来源完全合法,可即使真相大白,银行依然铁了心不收,这事就透着蹊跷了: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怎么到了银行这儿,就成了烫手的山芋? 这也不是陈大哥故意为难,这批硬币的来历确实特殊,陈大哥的一位大客户是上海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老板,为了支付货款,对方想出了一个法子:用焚烧炉灰里筛出来的硬币结算。 这些硬币在高温中打了个滚,大多被熏得发黑,有些甚至残缺污损,但在市面上已无法流通,不过,它们的币值依然清晰可辨,按照规定,属于可以通过银行兑换的残缺污损人民币。 为了维护客户关系,陈大哥从去年底开始,陆续收下了几千斤这样的硬币,总额超过十万元,警方的调查也明确了这一点:钱的来路清清白白,没有任何问题。 当这些硬币抵达银行,一场冲突就此开始,银行给出的理由听着也站得住脚:两万多枚硬币,全靠人工清点,至少要花三个多小时,费时费力不说,万一数错还得担责。 其实,硬币的面值小,占地方,后续运输和保管的成本远高于纸币,简单来说,银行觉得处理这些硬币太麻烦了。 可是,这种“嫌麻烦”的态度,却直接触碰了法律,《人民币管理条例》写得明明白白,“任何单位不得拒收现金”。 银行作为最应遵守法规的金融机构,反而带头违法,无异于端着金饭碗嫌米小,这种嫌弃也不是一视同仁的。 试想一下,如果陈大哥拉来的是140斤百元大钞,银行恐怕早已笑脸相迎,甚至会开通绿色通道,哪里还会找借口推三阻四? 这种“看钱下菜碟”的做法,暴露出其服务意识的偏差,只看得见大额业务的利润,却无视小商户的辛苦钱,忘了自己普惠服务的本分。 事件在网上传开后,立刻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反应,许多网友分享了自己存硬币的经历,指出只要提前分类、打包,再配合电子秤称重,清点效率很高,银行口中的“大麻烦”根本站不住脚。 公众普遍认为,银行此举实在寒心,硬币虽小,连接的却是千家万户的民生,银行的根基与声誉,恰恰建立在老百姓的信任之上,如果连这点麻烦都不愿承担,客户又怎能相信你会用心守护他们的每一分钱? 信源:浪潮新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