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卡斯特罗来中国大使馆吃饭,在菜园里发现了一个绿色的水果,觉得很奇怪,就摘下来咬了一口,发现这个东西味道还不错,便询问这是什么? 卡斯特罗身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对中国的发展十分关注。 而这次,他来中国大使馆吃饭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特别的水果。 他们从没见过这样子奇特,还是绿色的水果,不免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 在尝过味道之后,这个爱抽雪茄的革命家彻底被它的味道征服,甚至还想“偷走”它。 那么,这个水果究竟是什么?会让这位古巴的领导人如此痴迷。 在一个阳光格外炙热的午后,古巴的时任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穿着橄榄绿军装,突然出现在了中国大使馆前。 本着友好相处的想法,他提出了想品尝地道中国菜的愿望。 这并非徐贻聪大使与卡斯特罗的初次会面,但此次造访,却为历史留下了珍贵的一笔。 面对突如其来的贵宾,而哈瓦那的新鲜蔬菜却供应紧张,品种匮乏,厨房实在想不到做什么菜了,就将目光投向了清晨刚摘下的中国黄瓜。 就这样,一盘简单的拍黄瓜拌蒜泥被迅速呈上。 卡斯特罗这位爱抽雪茄的硬汉,带着怀疑品尝了这道他从未见过的凉拌“青瓜条”。 “咔嚓”一声清脆的声响,给他带来了清爽、多汁、微带甘甜的口感。 在品味之后,他迫不及待地询问这种美味蔬菜的名字,并提出要亲眼看看它们的生长之处。 于是,古巴最高领导人被带到了大使馆的后院。 在那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菜园一角,卡斯特罗蹲下仔细端详着那些爬满竹架、挂满翠绿长果的藤蔓植物。 他轻轻拨开肥大的叶片,好奇地观察着黄瓜的生长形态。 最终,忍不住的他亲手摘下了一根绿色小果。 这位古巴的最高领导人,像当地农夫般在衣服上蹭了蹭,便张嘴咬下了一大口。 卡斯特罗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直呼过瘾。 还疯狂追问着:“这种神奇的蔬菜,它到底叫什么?是怎么种出来的?” 当得知这是来自中国的“黄瓜”,而且是徐贻聪大使不远万里带来的种子。 他敏锐地意识到这种作物对当时面临食品供应压力的古巴可能带来的价值和潜力。 作为一位深谙发展之道的领导人,几天后,古巴农业部最顶尖的农业专家们接到了他的命令,齐聚中国大使馆。 徐贻聪大使慷慨地将剩余的黄瓜种子和一份详细的栽培手册赠送给古巴方面。 徐大使本人也亲力亲为,讲解关键的种植要点,希望它们能在异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尽管哈瓦那强烈的海风携带着盐分,但来自中国的黄瓜种子展现了非凡的适应力。 在古巴农业科学家的精心照料和中国经验的指导下,三个月后,哈瓦那郊区的试验田里便迎来了丰收。 这种前所未有的、翠绿爽脆的瓜果,迅速在古巴引起了轰动。 在菜市场上它成了平民百姓最爱的食物,主妇们争相购买。 最具时代特色的是,古巴军方甚至掀起了一场“黄瓜种植竞赛”。 因它源于中国大使,又由徐贻聪大使推广,古巴民间亲切地称之为“中国黄瓜”。 徐贻聪大使离任前夕,古巴农业部向他颁授了极具古巴特色的荣誉。 卡斯特罗在送别时与徐大使紧紧握手,幽默中带着真诚的赞赏。 “大使同志,您可真是给我们送来了一位‘不会说话的农业顾问’啊!” 这颗青翠的黄瓜,就这样成为了中古友谊的一个生动注脚。 时光荏苒,黄瓜的故事却未终结。 中国大使馆此后延续了这份农业情缘,年年为古巴赠送各类蔬菜种子。 古巴的农技人员也频频赴华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 这根青翠的黄瓜,早已扎根古巴的土地,成为连接两国人民朴素情感的一道最平凡也最珍贵的美味桥梁。 主要信源:(新华网——俭朴、热情、睿智——三位中国大使追忆卡斯特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