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49年,毛主席正要下令,让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南京,斯大林却发来一封电报:要

1949年,毛主席正要下令,让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南京,斯大林却发来一封电报:要让解放军停止渡江,划江而治,毛主席勃然大怒,霸气的回道:“我们决心继续打下去!”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春天,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北方已经基本解放,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主力损失惨重,解放军的胜利趋势愈发明显。   长江成了最后一道天然屏障,国民党依靠长江天险,调集兵力重建防线,企图阻挡人民解放军的南进步伐。   与此同时,解放军已经在长江北岸完成战略部署,准备以渡江战役为总攻的起点,彻底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实现国家的统一。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发来一封电报,这封电报内容明确,要求中国共产党停止渡江,并主张在长江一线划界,由共产党和国民党分别在南北建立各自的政权。   斯大林认为这样的安排可以缓解战争,避免激烈冲突,他还指出,如果中共继续南下,美国可能会以军事手段干涉,而苏联不会参与其中,这封电报语气强硬,是对中国共产党战略部署的直接干预。   苏联的这种做法并非出于对中国和平的关心,自二战结束后,苏联在中国东北的利益越来越多,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联获得了旅顺港等重要战略区域的控制权,并在东北地区保有深厚的影响。   如果中共统一全国,这些利益将受到威胁,同时,苏联也担心中国统一后会逐渐摆脱其影响,形成一个独立自主的大国,对苏联而言,一个强大统一的中国,并不是理想的邻居。   与此同时,美国也在积极谋划阻止中国统一,他们继续支持国民党,为其提供武器装备和战略建议。   美国希望通过维持中国的分裂,确保自己在长江以南的战略利益不被削弱,在大国角力中,中国的未来变成了他国博弈的筹码。   尽管如此,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的统一作为最高目标,党内早就看清了国民党所谓“和平谈判”的真实意图,表面上装出诚意,实际上暗中重整军备,妄图利用谈判拖延时间。   中国共产党认为,若此时停战,反倒会让敌人得到喘息机会,过去多次经验证明,国民党从来没有真正信守过协议,从重庆谈判到战争爆发,这样的例子不止一次。   面对苏联的干预,中国共产党没有动摇,毛泽东在党内多次强调,中国不能因为外部压力而放弃既定战略目标。   共产党之所以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靠的不是妥协退让,而是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脚踏实地的斗争,统一是实现全国和平的基础,是国家发展的前提。   为了确保渡江战役的顺利推进,解放军开始了大规模的准备工作,部队在长江北岸秘密集结,组织民工征集船只,仅用数十天时间就筹集了超过三万艘船,并训练了大批船工。   解放军通过对敌情的详尽掌握,制定了多点佯攻、主力突破的作战方案,在军事部署上,通信联络体系也得到了有效保障,采用密文传输和夜间作战等多种方式,确保战役的突然性和统一指挥。   1949年4月20日夜,渡江战役正式打响,解放军从多点同时出发,迅速冲破敌军防线,国民党号称固若金汤的江防,在三天内就被瓦解。   4月23日,解放军顺利进入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崩溃,紧接着,上海、武汉、长沙等重要城市陆续解放,蒋介石最终在5月底逃往台湾,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正式结束。   这场战役不仅是一场军事胜利,也是一次政治上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面对美苏双重压力下,坚持了国家统一的目标,展现了坚定的民族立场,苏联的干涉没有得逞,美国的计划也落空。   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力量,赢得了命运的主导权,渡江战役的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扫清了最后障碍,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这一历史时刻,是中国摆脱外来干涉、实现独立自主的重要标志。   从长江北岸到天安门城楼,这段历程凝聚着无数人的牺牲与努力,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危难时刻所作出的正确决策。   这不是一句口号的胜利,而是一场基于清晰判断和坚定执行的胜利,中国最终走上了统一、独立、强盛之路。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参考资料:新闻午报——斯大林电报之谜:苏联真试图阻止解放军过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