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接触暂告一段落,特朗普又把矛头指向了欧洲!5月13日,特朗普表示,欧盟对待美国往往比中国对待美国更糟糕。我们和他们才刚刚开始。他们将大幅降低对美国进口产品的壁垒。你们看着吧。我们手里有所有的牌。他们对待我们非常不公平。 先说说特朗普为啥突然对欧盟开火。他老说欧盟占美国便宜,最典型的就是汽车和农产品。欧盟每年往美国卖1300万辆汽车,可美国车在欧洲几乎卖不动,这让特朗普觉得吃了大亏。 还有农产品,欧盟对美国的玉米、大豆设置各种关卡,美国农民的东西很难进去,可欧盟的奶酪、红酒却大量卖到美国。特朗普觉得这完全不公平,必须让欧盟低头。 但这里面有个问题:特朗普的数据是不是真的? 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美国对欧盟的货物贸易确实有逆差,但服务贸易美国是顺差的,整体算下来逆差大概560亿美元,根本不是特朗普说的3000亿。这就有点夸张了,感觉他是故意把数字放大,好给自己找借口加税。 再看看欧盟这边的反应。欧盟可不是软柿子,他们早就准备了反制措施。如果谈判谈不拢,欧盟就要对价值95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加征关税,包括民用飞机、汽车、医疗器械,甚至波本威士忌和农产品。 而且欧盟已经向WTO起诉美国,说美国的关税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这摆明了是跟美国硬刚,不会轻易让步。 其实,美欧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是一天两天了。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就对欧盟的钢铝产品加征过25%的关税,后来拜登政府虽然改成了配额制,但特朗普一回来就又恢复了关税。 这次他又盯上了汽车和农产品,说白了就是想通过关税逼着欧盟在谈判中让步,比如多买美国的能源产品,放宽对美国科技公司的监管。 不过,欧盟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一边跟美国谈判,一边在想别的办法。比如加强跟中国的合作,2025年4月中欧签署了《绿色科技合作备忘录》,投入150亿欧元搞新能源项目。 还有,欧盟计划跟CPTPP成员国合作,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这招挺聪明,既能分散风险,又能在谈判中增加筹码。 但特朗普可不这么想,他觉得美国有绝对的优势。他说“我们手里有所有的牌”,意思是美国市场大,欧盟不敢得罪。 可他忘了,欧盟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每年跟美国的贸易额超过2万亿美元,真打起来谁都讨不了好。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就警告说,如果美国加征25%的汽车关税,德国经济每年可能损失250亿欧元,15万人要失业。 美国自己也不好过,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显示,关税会让美国普通家庭每年多花1200美元,还会推高通胀。 更麻烦的是,特朗普的贸易战可能会影响全球经济。美欧加起来占全球GDP的40%,他们要是打起来,供应链肯定乱套,全球经济复苏就更难了。 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美国对欧盟的关税已经覆盖了欧盟70%的出口商品,如果再扩大,整个欧洲经济都得抖三抖。 其实,欧盟也不是不想谈。他们提出放宽数字监管、减少非关税壁垒,甚至愿意多买美国商品,可特朗普根本不松口。 这就让人怀疑,他是不是真的想解决问题,还是故意制造冲突,转移国内矛盾。毕竟美国现在经济也不咋地,股市波动大,政府还可能关门,特朗普需要找个靶子转移注意力。 还有一点很关键,欧盟已经开始转向亚洲了。冯德莱恩明确说欧盟要“进一步转向亚洲”,中欧在新能源、数字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多。 这对美国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因为如果欧盟和中国走得太近,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可能会被削弱。特朗普可能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急着打压欧盟,想把他们拉回自己这边。 但现实是,欧盟已经受够了美国的单边主义。法国总统马克龙早就说过,欧洲不能成为大国冲突的牺牲品,必须独立外交。 德国总理朔尔茨也指责美国破坏跨大西洋互信。这种情绪在欧盟内部越来越强烈,就算特朗普威胁加税,欧盟也不会轻易低头。 总的来说,特朗普这次对欧盟的发难,既是延续他的“美国优先”政策,也是对欧盟转向亚洲的反应。他想通过关税逼着欧盟让步,可欧盟已经有了自己的算盘,一边反制一边寻求多元化合作。 这场贸易战的结果很难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美国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随意拿捏盟友,全球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而中国,作为欧盟的重要合作伙伴,在这场博弈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