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一妓女恳求37岁张伯驹:“带我走吧!我还是清白之身!”张伯驹递给老鸨一沓钱,没想到老鸨却冷笑道:“带她走?没门!” “为什么?”张伯驹冷冷地问老鸨。“你可知她已经有婚约在身,她的未婚夫是堂堂国民党中将臧卓,你惹得起吗?”老鸨挑衅似的问道。 潘素原本是苏州的一名大家闺秀。后来家道中落,继母为了维持生计,这才将潘素卖到了妓院。 然而即使沦落红尘,潘素仍旧坚守着自己的底线。她向老鸨说明自己卖艺不卖身。 而老鸨看潘素精通琴棋书画,且容貌姣好,实在舍不得这个宝贝从自己手里溜走,也就勉强同意了。 一天,潘素正在房间为客人弹曲,宛转悠扬的琴瑟吸引了前来天香阁玩耍的张伯驹。 他恳请老鸨让自己与演奏者见一面,而初一见到潘素,张伯驹就知道自己已经深深爱上了对方。 从此,张伯驹成了天香阁的常客。而他与潘素的感情也越来越深,两人知道彼此都已经不能再离开对方。 “伯驹,你知道吗?我虽然沦为妓女,但从来只卖艺不卖身,所以到现在我还是清白之身。求求你带我走吧!”那天再也忍受不了妓院生活的潘素向张伯驹哀求道。 “这有何难?”张伯驹冲潘素微微一笑。“即使你不说,等我准备好了,也要把你带出去。今天既然你开了口,那我明天就去找老鸨说。” 第二天,张伯驹又来到天香阁,他径直走到老鸨面前,掏出一大沓现金仍在老鸨面前:“我要带潘素走,这些钱能给她赎身了吧?” “按理说我不该拦着。”老鸨舔了下手指清点着张伯驹哪来的现金:“可是张公子可知,我们潘素已经已经有婚约在身,她的未婚夫是堂堂国民党中将臧卓。” 原来,臧卓也被潘素的美貌打动,希望将她占为己有。他暗中与老鸨说好,如果有人要赎走潘素,务必实现让他知道。 因此老鸨听到张伯驹要赎走潘素顿时不敢怠慢。她一边搬出臧卓的大名想威胁而张伯驹,一边派人马上去向臧卓报告。 然而张伯驹是什么人,怎会惧怕一个小小的国民党中将?第二天一早,他就如月来到天香阁准备带走潘素,谁知潘素已经被人带走了。 眼见天香阁已经没了潘素的人影,张伯驹也并没有慌张,他委托朋友到臧卓家打探消息,趁臧卓不在家时通知张伯驹,随后,张伯驹和等候在外的朋友以速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闯进臧卓家里,抱起潘素就冲了出去。 这样一来,张伯驹通过不与臧卓发生直接冲突的方式请回了潘素。而经过这一次的”英雄救美”,张伯驹和潘素的感情迅速升温,两人很快就举行了婚礼,组建起自己的小家庭。 从此,张伯驹四处收集文物古董,拿回家与潘素一起欣赏把玩,而潘素则重新拾起生疏的画笔,在张伯驹的调教下活画出不少绝美的画作,两人生活在琴棋书画的浪漫氛围中,仿佛天下最幸福的一对鸳鸯。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日本人侵华,张伯驹夫妇的生活也受到了影响。 一次,张伯驹出门一直没有回来,潘素焦急万分,却怎么也等不到丈夫的消息,就在潘素准备出门寻找时,日本宪兵队突然打来了电话。 原来,日本人看中了张伯驹收藏的《平复帖》,声称只要潘素带着宝贝前来,自然就放张伯驹回去。 潘素深知,《平复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中国人民智慧的象征,她果断地拒绝了日本人的要求,托人到处打点关系。 终于,在潘素的努力下,日本人最终同意用数十根金条换回张伯驹。随后,潘素带着好容易凑齐的金条前往宪兵队,成功地赎回了丈夫,也保护了文物古迹避免流入外人之手。 后来,张伯驹和潘素夫妇又举办了多场义卖活动,把善款全部捐献给了国家。 上世纪五十年代,潘素就多次将张伯驹收藏的书画进行拍卖,所得善款全部捐给了抗美援朝的前线;1956年,张伯驹夫妇又将自己收藏的八件珍品上交给国家,后来这些文物进入了故宫博物院,成了人人都能见到的文化瑰宝。 由此可见,张伯驹夫妇虽然是民国时期的风流人物,而张伯驹更是名声在外的民国四公子之一,但两人在关键时刻都已国家大义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