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斯大林跟朱可夫吵得特别厉害,就在他俩吵得正凶的时候,斯大林的侍卫长冲进来,狠狠地给了朱可夫两巴掌。 东线战火烧得正烈,纳粹德国在“巴巴罗萨”计划的指引下,几乎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了苏联的西部边境。 基辅陷落、明斯克陷落,斯摩棱斯克岌岌可危,德军的坦克已经逼近莫斯科。 红军节节败退,损失惨重,百姓惶惶,国家命运危在旦夕。 在这紧要关头,克里姆林宫内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与红军总参谋长朱可夫将军,针锋相对,声音回荡在厚重的墙壁之间。 “我们不能再退了!”斯大林猛地一拍桌子,怒火压不住地从胸中喷涌而出。他的双眼布满血丝,整个人就像一只被逼到角落的熊。 “再退一步,莫斯科就保不住了!那我们还算什么苏维埃政权?我们要在莫斯科死战到底!” 朱可夫没有退让,他身穿军装,眼神坚定,却透着几分疲惫。 他刚从前线回来,亲眼见证了红军如何在装备、组织和士气上被德军碾压。他深知目前苏军的虚弱,不可冒进。 “斯大林同志,我们的部队已经伤痕累累,若在莫斯科孤注一掷,只会全军覆没。我们需要暂时撤退,重整军力,在更有利的地形设防,才能换来胜利!” “你是在胆怯,朱可夫!你这是动摇军心!”斯大林愈发愤怒,胡须微颤,声音像利刃般刺入朱可夫耳中。 “我是在为红军的命运着想!”朱可夫回吼,“你不在前线,不知道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钢铁洪流!你要拿命去拼,但我们没有可拼的命了!” 空气凝固了。两人近在咫尺,彼此呼吸急促。 身为总参谋长,朱可夫直言不讳,虽出于职责,却已然触犯了斯大林的威严。 就在两人剑拔弩张,几乎要彻底撕破脸时,门“砰”的一声被撞开,一名高大魁梧的军官冲了进来。 是斯大林的侍卫长——尼古拉·阿尔季耶夫。 他的脸色铁青,目光如鹰,步伐沉稳而决绝。他没有一丝犹豫,冲到朱可夫面前,猛然抬手。 “啪!”“啪!” 两记响亮的耳光,毫不留情地落在了朱可夫的脸上。 朱可夫怔住了,眼神中闪过震惊与愤怒,他从未想过,在克里姆林宫,在斯大林眼皮底下,自己会被一个侍卫掌掴。 斯大林也微微一愣,没想到阿尔季耶夫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出手。 但下一秒,他那狡黠而复杂的目光又恢复了镇定。 阿尔季耶夫低声而急促地说:“元帅同志,请您冷静!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理智,而不是争吵。斯大林同志,您也是。” 他说完,看向斯大林,眼神中充满恳求。 朱可夫捂着脸,愣愣地站了一会儿,胸口起伏不定。 半晌,他像被泼了冷水一般,缓缓收回怒火,目光沉了下来。 “你……你这混蛋……”他低声咕哝,但声音中已经没有刚才那种爆炸般的情绪。 斯大林沉默良久,终于缓缓坐下,他捏起桌上的烟斗,深深吸了一口,似乎把所有情绪也一并吸了进去。 “阿尔季耶夫,”他淡淡地开口,“你胆子不小。” “为了国家,我愿意承担一切后果。”阿尔季耶夫挺直腰板,毫无畏惧。 斯大林嘴角微动,似笑非笑。“你如果不这么做,我可能会让他现在就滚出总参谋部。” 朱可夫低下头,默不作声,他知道自己刚才太冲动了,也清楚斯大林有多忌惮下属不服管。 那两巴掌虽然羞辱,但却保住了他的位置——甚至可能保住了他的命。 那天之后,斯大林和朱可夫不再在众人面前发生激烈争吵。 双方虽仍有分歧,但朱可夫逐渐懂得了如何在政治和军事之间拿捏分寸。 战争依旧艰难,莫斯科保卫战也终将打响。 但正是因为这场冲突和那两记耳光,让红军统帅部在最危急的关头没有彻底崩盘。 但朱可夫自己知道,是那两巴掌让他清醒,也让他最终走上了拯救苏联的道路。 信息来源:搜狐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