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笔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
在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罗村镇三雅村有座不起眼的山岗上有座清代名人墓,这块墓地破败寒酸,毫不起眼,墓茔被藤蔓环绕,杂草丛生,野花遍野,这块墓地虽毫不起眼,但却长眠着一位晚清名臣,这位晚清名臣生前为官清廉,惠济百姓,受到百姓拥戴。
那么这位晚清名臣到底是谁呢?我们回顾历史,便会发现这位晚清名臣不是别人,正是有着“晚清第一清官”之美誉的骆秉章。

“晚清第一清官”骆秉章墓地
骆秉章是晚清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与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沈葆桢、李鸿章、张之洞等七位晚清重臣并称为“晚清八大名臣”。

骆秉章出生在广东广州府花县华岭村一个普通人家,等到岁数稍长之家,跟随父辈举家迁往佛山生活。
孩童时代的骆秉章聪慧,活泼,颇有慧根,因而被家中的长辈寄予厚望,希望他长大之后能够考取功名,以此光宗耀祖。
骆秉章则没有辜负家中长辈的厚望,在19岁那年,考中了秀才,也令骆秉章开始期待他未来的仕途之路,但是,一切却并没有按照骆秉章预想的那样,顺顺利利,反而是充满了坎坷,
在后续两次赴京会试中,踌躇满志的骆秉章都是名落孙山,无功而返,这让他的自信心备受打击,好在他及时调整了过来,重新振作了起来,在1831年,第三次赴京参加会试,终有所斩获,考中了进士,这时的骆秉章38岁,已过而立之年,他终于完成了儿时的理想,获得了入仕为官的机会。
骆秉章考中举人后,先是在翰林院担任庶吉士,后续又迁任御史,在稽察吏部银库一案中刚正不爱,一丝不苟,因而得到了道光皇帝的赏识和信赖,被道光皇帝调到身边,升任为侍讲学士。
1849年,骆秉章转任地方,先后出任湖北按察使,贵州布政使等职,在地方任职期间,骆秉章兢兢业业,清廉为官,使得他备受好评。
1850年,道光皇帝驾崩于圆明园慎德堂,皇四子奕詝即位为皇帝,是为咸丰帝,咸丰帝即位后,对于骆秉章这位老臣十分倚重,将他提拔为湖南巡抚,骆秉章成为封疆大吏后,大力整顿吏治,他将那些在任上办事不力的官员进行了革职和弹劾,使得湖南官场风气为之一新。
1853年,太平天国运动卷席南方数省,骆秉章一面在清廷的旨意下,在湖南,湖北两省组织当地清军抵御太平军,一面全力帮助曾国藩组织团练,组建湘军。
湘军组建完成后,骆秉章便统率麾下清军配合湘军在湖北,湖北、贵州、江西等省份抗击太平军,令太平军诸将将骆秉章视为劲敌。
1860年,李永和与蓝朝鼎等太平军将领率军入川,意图夺取成都,消息传至京师,令咸丰皇帝十分着急,当即便派已经67岁的清廷老臣骆秉章挂帅,入川督办军务,剿灭这支入川作乱的太平军。

67岁的骆秉章率军入川后,审时度势,步步为营,一举歼灭了李永和与蓝朝鼎的主力,战后,骆秉章获得了清廷的褒奖。
1863年,坐镇四川的骆秉章迎来了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的挑战,翼王石达开是一位作战经验十分丰富的太平军老将,因此,骆秉章不敢有任何轻敌之心,他调来了湘军,和川军,配合当地土司的“夷兵”对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展开了围剿,最终,翼王石达开在前有阻拦,后继无忧之下,兵败于大渡河两岸。
翼王石达开败给骆秉章后,使得骆秉章被清廷加赐太子太保,地位声势赫赫,备受清廷官员的称赞。
太平天国覆灭后,年过七旬的骆秉章升任四川总督一职,当时骆秉章年老体衰,还有眼疾,但他仍旧带病坚持工作,并安排下属制定防务之事。
然而在1867年入秋后, 骆秉章的病情加重,身体状况每日愈下,家里人虽请来了医生为其诊治,但病情始终都没有好转,1867年十一月十七日,74岁的晚清重臣骆秉章在成都的府邸病逝,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
晚清重臣骆秉章病逝后,清廷朝廷之上无不悲恸,当时,成都将军崇实在为骆秉章治丧时,发现骆秉章留下的家产只有官俸银八百两,剩下皆是旧衣和箱笥,这让成都将军崇实甚为感动,当即将这个情况上报给清廷,清廷的统治者们在获悉这个情况后,也是既震惊,又触动,当即下旨送去了五千两治丧银给骆家。
骆秉章的灵柩在骆秉章亲属的护送下,准备回佛山进行安葬,在经过成都的闹市区时,成都的民众皆野哭巷祭,每家各悬白布于门前,或书挽联以志哀思,还建起宗祠,供世人瞻仰和纪念这位“晚清第一清官”。
骆秉章的灵柩归葬于佛山市南海区罗村街一个山岗上,这个墓地西北向东南,整个墓地一千多平方米,十分恢弘,在灵柩归葬的前几十年里,墓前人来人往,香火不绝,但伴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这块墓地逐渐被人淡忘,并且在战乱的时代曾遭到过破坏,使得这块墓地渐渐少为人知。

后续,好在当地有关部门和骆家后人一道对这块墓地进行了修缮和保护,才使得这块墓地得以保存了下来,到了2006年,佛山市的有关部门将这块墓地列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使得这块墓地得打了进一步保护,现如今,这块墓地除了当地人和骆家的后人会来到扫墓和祭奠以外,基本鲜少有人来到这里,使得这里知之者甚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