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英国时政

【#美国高校或因特朗普政策损失9亿美元#】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英国《金融时报

【#美国高校或因特朗普政策损失9亿美元#】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英国《金融时报

【#美国高校或因特朗普政策损失9亿美元#】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英国《金融时报》援引咨询公司“海岸之光”的分析报道,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政策引起外国学生数量减少,美国高校的收入在下一学年或将总共减少近9亿美元。该报援引美国国际教育工作者协会的数据报道,预计今年75%的美国高校的外国申请学生数量将下降至少10%。这意味着美国高校将损失近9亿美元。据《金融时报》统计,如果所有美国高校的外国学生数量都减少10%,那么损失将达到近30亿美元。美国教育部4月15日宣布冻结对哈佛22亿美元的拨款,此前该校的领导公开反驳白宫关于更换职员和教育政策的要求。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克丽丝蒂·诺姆5月22日宣布,哈佛将失去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目前在校的留学生必须转至其他高校。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对哈佛大学的外国学生比例过高表示担忧,指出三分之一的学位被外国学生占据,而美国公民却难以进入这所顶尖大学接受教育。特朗普指出,必须削减对哈佛的拨款资助。特朗普还称哈佛纵容反犹情绪,并要求公布外国学生名单以审查其可信性。
快讯快讯红海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焦点。随着以色列展开军事行动、英国船只开火、胡塞

快讯快讯红海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焦点。随着以色列展开军事行动、英国船只开火、胡塞

快讯快讯红海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焦点。随着以色列展开军事行动、英国船只开火、胡塞武装反击,美国态度暧昧,一场多方卷入的地区冲突正在形成。事件起于7月6日,也门胡塞武装在红海拦截并袭击了悬挂利比里亚旗帜的货轮“魔法之海”号。该船在遭火箭弹击中后受损,船员被迫弃船,所幸被附近商船及时救起。7日凌晨,以色列空袭了胡塞武装控制下的也门港口及发电设施,以回应此前胡塞向以色列和美国盟友阿联酋发射的巡航导弹。胡塞随即宣布将展开“无限制的”反击。局势在进一步恶化。英国商船也于随后卷入冲突。据称,该船在遭以色列空袭后于港口附近开火还击,英方表示此举为自卫。由此,英国的介入令原本复杂的局面更加难以预测。胡塞武装誓言不再设限的报复,意味着冲突极可能进一步扩大。以色列也不太可能轻易收手,双方对抗态势加剧,区域安全风险上升。而美国的态度显得十分谨慎,既不愿彻底背离以色列,又担忧局势扩大殃及自身。其模糊策略实际上是在精心权衡各方利益。这一连串冲突对国际贸易也已造成影响。航运公司纷纷调整航线、提高保险成本,给全球供应链带来压力,同时也加剧了船员安全隐忧。国际社会普遍呼吁各方保持克制,强调通过外交方式缓和局势。但在当前缺乏有效调停和信任基础的情况下,红海局势短期内恐怕难以平息,未来走向仍充满高度不确定性。
马克龙公开亮明态度!来自7月9日外媒的消息说,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英国,就当前国际

马克龙公开亮明态度!来自7月9日外媒的消息说,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英国,就当前国际

马克龙公开亮明态度!来自7月9日外媒的消息说,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英国,就当前国际局势作出重要表态。马克龙指出,英法必须团结一致,共同维护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推动多边主义。可以看出,马克龙这是公开亮明了态度,就是要和英国一起,对当前的单边主义发起挑战,推动世界加快多极化进程。其实,马克龙的意思非常清楚,现在美国对全球加征关税,就是设置贸易壁垒,维护单极化的行为,法国对此要采取行动。不过,马克龙的想法虽好,但是想要实现难度太大了,英国在这个问题上,能否支持法国恐怕还不好说。近年来,随着美国对国际事务深度干涉,就连联合国的作用也大打折扣,这种情况必须得到改变,只是西方国家现在也无法挑战美国的权威。
大批中方导弹进驻伊朗?以色列F35不敢靠近,英媒称多国已向白宫汇报!据英国《中

大批中方导弹进驻伊朗?以色列F35不敢靠近,英媒称多国已向白宫汇报!据英国《中

大批中方导弹进驻伊朗?以色列F35不敢靠近,英媒称多国已向白宫汇报!据英国《中东之眼》报道,就在以色列6月13日对伊朗发动空袭后不到两周,多个阿拉伯国家的情报机构传来消息:一批中国制造的新型导弹系统已经通过隐蔽渠道运抵伊朗。更让人关注的是,报道里还提到,原本在中东上空频繁活动的以色列F-35,最近明显减少了靠近伊朗领空的次数,不少人猜测这和这批导弹有关,甚至有消息说多个国家已经把这事汇报给了白宫。不过这事真像报道里说的那么简单吗?先不说所谓"中方导弹进驻伊朗"有没有确凿证据,单说中国在国际军贸领域的原则,一直都是清晰且一贯的——始终遵循国际法和国际准则,从不干涉他国内政,军品出口也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目的是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要是真有军品交易,那也一定是符合这些原则的正常商业行为,和某些媒体渲染的"地区对抗"完全不搭边。再说说以色列的F-35为啥"不敢靠近"。要知道,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向来考虑周全,尤其是在伊朗这样的对手面前,任何决策都得权衡利弊。最近地区局势本就紧张,各方都在避免冲突升级,F-35的活动调整,更可能是以色列基于整体战略的考量,把一顶"被中方导弹威慑"的帽子扣过来,未免有点牵强。至于那些所谓"向白宫汇报"的说法,更像是某些势力想把水搅浑。中东局势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一些媒体总喜欢捕风捉影,把不相干的事情硬凑在一起,制造话题。咱们都清楚,中国一贯坚持不介入地区冲突,怎么可能突然搞这种"导弹进驻"的操作?说到底,这则报道背后,或许藏着某些势力的小心思——要么是想挑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要么是想给地区紧张局势添柴加火。但事实终究是事实,靠猜测和渲染是成不了气候的。那么大家觉得,这则英媒的报道到底有几分可信度?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调整,真的和所谓的"中方导弹"有关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为马克龙接机#【#马克龙抵达英国#,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接机】

#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为马克龙接机#【#马克龙抵达英国#,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接机】

#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为马克龙接机#【#马克龙抵达英国#,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接机】据法新社7月8日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及其夫人布丽吉特8日抵达英国,开启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这是英国脱欧以来首次有欧洲国家的国家元首前来进行国事访问。当地时间上午11:00刚过,法国总统专机降落在伦敦西北部诺索尔特的一个空军基地。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代表英国王室赴机场迎接。马克龙在社交平台X上表示,这是“我们两国的重要时刻”。美联社8日的报道称,马克龙将受到英国王室的隆重接待,同时也将与英方展开有关阻止移民乘坐小船穿越英吉利海峡的棘手政治谈判。马克龙和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还将试图推进在乌克兰停火后派出安全部队的计划,尽管美国显然对这一主张漠不关心。马克龙此次为期3天的访问是应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的邀请,表明英国政府希望在2020年极不愉快地脱欧后与欧盟重启关系。马克龙总统和夫人布丽吉特将乘坐马车前往温莎堡,检阅仪仗队,并受到国王和王后卡米拉的国宴款待。英国国王和王后曾于2023年9月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马克龙还将在议会大厦向英国议会两院发表演讲,然后坐下来与斯塔默就移民、国防和投资问题举行会谈。两位领导人一直密切合作,为乌克兰争取支持。法新社报道称,马克龙将与斯塔默举行数次会谈。在经历了多年的英国脱欧导致的紧张局势后,斯塔默在2024年上台时承诺重启与欧洲各国的关系。斯塔默办公室称此次访问是“历史性的”,并称此次访问将展示英法之间“现有关系的广度”。东道主查尔斯三世国王称,与英吉利海峡对岸邻国的关系“不可或缺”。据信他与马克龙关系融洽。(编译/刘晓燕)
【#鹿特丹港对俄潜在冲突做准备#】据英国《金融时报》7月8日报道,欧洲最大港口鹿

【#鹿特丹港对俄潜在冲突做准备#】据英国《金融时报》7月8日报道,欧洲最大港口鹿

【#鹿特丹港对俄潜在冲突做准备#】据英国《金融时报》7月8日报道,欧洲最大港口鹿特丹港正为对俄潜在冲突做准备。荷兰鹿特丹港务局首席执行官鲍德温·西蒙斯透露,港口为军用物资运输船预留泊位,并制定了战时货物分流方案。他们正与毗邻的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协调预案,以应对可能涌入的美英加三国军用车辆和补给物资。“并非所有码头都适合处理军用货物,”西蒙斯接受专访时表示,“若需大规模运输军备,我们将与安特卫普等港口协同分流。如今我们港口之间越来越不视彼此为竞争对手——该竞争时竞争,能合作处合作。”报道称,这番表态折射出欧洲大陆掀起的备战浪潮:随着俄乌冲突进入第四年,欧盟正拟订高达8000亿欧元的军备重整计划,既为回应特朗普要求欧洲提升防务自主的呼声,也为震慑俄罗斯。此前,荷兰与北约盟国已承诺将国防开支提至GDP的5%。荷兰国防部今年5月份曾宣布,应北约要求,鹿特丹港须为多艘军用物资船提供装卸空间。据西蒙斯透露,这类船只每年将停靠4、5次,每次驻泊数周,具体位置可能轮换,其中集装箱码头是唯一能安全转运弹药的区域。该港每年还将举行数次两栖军演。作为莱茵河—默兹河三角洲的关键枢纽,鹿特丹港沿河绵延42公里,年吞吐量4.36亿吨,接卸2.8万艘海轮和9.1万艘内河船只。欧盟对俄制裁令其损失约8%的贸易量(主要为石油)。安特卫普港年吞吐2.4亿吨,现为欧盟第二大港,长期承担驻欧洲美军的补给任务。西蒙斯表示,两港正携手提升欧洲战略自主,“我们在韧性建设等领域的合作越来越紧密”。西蒙斯称,新冠疫情暴露欧洲对中印等国医疗物资的依赖,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断供再次给欧洲敲警钟。他呼吁欧盟效仿1973年石油危机后建立的90天战略石油储备制度,储备更多的必需品。“我们应该对铜、锂、石墨和其他一些关键原材料采取同样的措施。”西蒙斯表示,欧盟应该着眼于“更广泛的战略弹性”,不仅在石油领域,还应在天然气领域、制药领域、关键材料领域建立弹性和适应力。他还说,港口周边具备完善分销网络,是理想储备地点。荷兰部分战略石油储备已存放于此。
法国总统马克龙要体现大国地位。据法新社报道,当地时间7月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夫

法国总统马克龙要体现大国地位。据法新社报道,当地时间7月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夫

法国总统马克龙要体现大国地位。据法新社报道,当地时间7月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夫妇抵达英国,开启三天国事访问。这是自英国正式“脱欧”以来欧盟成员国国家元首首次对该国进行国事访问,也是近17年来法国总统首次访问英国。英国也算给足了法国总统马克龙面子,不仅派出威廉亲王夫妇前往机场迎接,还准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对于法国总统马克龙来说,重头戏是在英国召开谈论向乌克兰派兵问题的“志愿联盟”会议,马克龙是主要号召人之一。法国是欧盟领头羊,也是欧盟27个成员国中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法国的影响力可想而知。如今英国在退出欧盟后经济发展缓慢,有求于欧盟,希望英国商品能进入欧盟市场,但这离不开法国的同意。法国总统马克龙雄心勃勃,既想在俄乌冲突中大出风头,又想在中东问题上有所表现。但法国如今的实力撑不起马克龙想要的门面,国际大事离不开中美俄三国的同意,法国已经沦为小角色了。
俄罗斯连续5艘油轮爆炸,已开始派出军舰前往英吉利海峡护航,英俄大战一触即发!据路

俄罗斯连续5艘油轮爆炸,已开始派出军舰前往英吉利海峡护航,英俄大战一触即发!据路

俄罗斯连续5艘油轮爆炸,已开始派出军舰前往英吉利海峡护航,英俄大战一触即发!据路透社7月7日消息,最近一个月内,俄罗斯连续5艘影子船队的油轮,分别在地中海和波罗地海水域发生爆炸被袭事件。再加上英国国防大臣疯狂宣传上千名英军士兵在乌克兰与俄罗斯战斗,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决定派出一艘20380M导弹护卫舰,在英吉利海峡水域游弋。并伴航俄油轮在该区域航行。说实话,俄罗斯派出的这款船不算大,满载排水量也就两千多吨,但火力可真不弱,装着“口径”巡航导弹,打几百公里外的目标没问题。而且到了英吉利海峡,它也不瞎逛,就跟着俄罗斯的油轮走,摆明了是护航——“我的船,我护着,谁也别想再动手脚”。要知道,英吉利海峡可不是一般地方。全世界最忙的海上通道之一,每天几百艘船来来往往,商船、货轮、渔船挤在一块。现在突然插进这么艘带导弹的护卫舰,还跟英国本土隔着不远,气氛一下子就变了。英国海军肯定得盯着,派船跟着看动静,这一来二去,两艘船在狭窄水道里碰面,稍微有点操作不当,都可能擦出火花。之前放话的那位英国国防大臣,现在估计得头疼。嘴上喊着士兵在乌克兰作战挺硬气,真到自家门口来了俄罗斯军舰,还带着护航的任务,回应就得掂量掂量。是派更多船对峙?还是暂时按兵不动?而且真要是俄罗斯的军舰在英吉利海峡里出点岔子,哪怕是被撞了、被攻击了,俄罗斯那边的“水下大黑鱼”——也就携带了核弹的潜艇可就要出手了,伦敦离海岸不算远,这风险谁也不敢赌。俄罗斯出动军舰护航油轮的道理也简单。能源出口是俄罗斯经济的大块头,去年光原油出口就占国家财政收入的三成多。这些影子船队的油轮,不少是绕开一些制裁在跑运输,本来就不容易,再被炸几艘,不仅钱受损失,运输线路都可能断了。派军舰护航,就是明着告诉所有人:别碰我的能源生命线,碰了就得付出代价。英国这边呢,一边在乌克兰掺和,一边自家门口要应对俄罗斯军舰,两头都得顾。上千名英军在乌克兰,人数不算少,补给、调度都得跟上,本就消耗精力。现在英吉利海峡又添了新情况,国防部门的调度压力一下子大了不少。真要跟俄罗斯在海峡里闹起来,别说影响航运,连带整个欧洲的能源运输通道都可能受波及,到时候欧盟国家也得跟着紧张。其实两边心里都清楚,真要撕破脸打起来,谁也讨不到好。英国虽然有北约撑腰,但俄罗斯的军事实力摆在那儿,尤其是水下力量,核潜艇的威慑力不是闹着玩的。俄罗斯也不想跟英国直接冲突,毕竟现在主要精力还在乌克兰,再开一个战场,压力太大。但眼下这局面,降温不容易。油轮还在炸,军舰还在海峡游弋,英国国防大臣的话也放出去了。接下来就看两边的分寸了。是各自退一步,找个机会坐下来谈谈怎么避免冲突升级?还是继续硬扛,任由海峡里的紧张气氛越积越厚?至少现在,英吉利海峡的浪花里,不光有海水,还有不少火药味。商船还在走,军舰还在盯,谁都不想先动手,但谁也没说要先撤。这出戏,还得接着看。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不装了摊牌了出兵1000援助乌克兰,美国顶不上他顶,美国不做的他做,美国不敢的他

不装了摊牌了出兵1000援助乌克兰,美国顶不上他顶,美国不做的他做,美国不敢的他

不装了摊牌了出兵1000援助乌克兰,美国顶不上他顶,美国不做的他做,美国不敢的他敢,这次英国为何要冲在最前面,说白了还是不甘心,想拿回曾经属于他的“日不落帝国”!俄乌战争让欧洲又一次成为全球视线的焦点,大国之间的较量,各国的立场分化,谁更愿意站出来、谁更敢“出头”,其实都成了各国博弈棋局中的一环。这时候英国动作频频宣布派出1000名士兵援助乌克兰,又一波军事装备、物资支持也接连送到前线,很多人都能看出来,英国这一轮出击并不仅仅是“帮个忙”那么简单,更是想借着局势刷存在感,这也是他们冲着老“日不落帝国”那点自信去的。英国这回如此主动背后的想法其实蛮复杂,英国脱欧之后时常被质疑“掉队”,无论在欧盟还是北约内部,都怕自己被忽视,这时候站出来带头支援乌克兰,不仅能拉近和欧美国家的距离,还想顺势夺回一些安全事务的话语权,其实也有点“身份危机”。从曾经的世界老大变成如今的“欧洲大叔”,英国不太甘心一直做朋友们的小跟班,眼看美国在一些关键议题上越来越谨慎,英国索性自告奋勇,要做一把“硬汉领头羊”,用行动证明老牌强国还在。德国最近也有类似的动作,一直以来德国在军备和安全问题上都很小心翼翼,现在居然也加码给乌克兰送武器、增援,经常和英国“并肩”出镜,这有不少原因,德国想彻底摆脱二战“战败国”包袱,也想在欧洲成为经济和安全两手都强的核心大国。这些年欧洲局势变动太大,不管是英国还是德国,都有点急着要在新一轮格局里抢个“领头羊”位置。虽然官方表态很积极,英国普通人和舆论怎么看这件事,其实就没那么一致了,大部分人当然同情乌克兰,支持政府在道义上帮忙,大家心里其实有不少顾虑,这场仗要是越来越大,英国卷得太深怎么办?万一英国士兵出了伤亡,公众肯定会炸锅。俄乌战争开打以来,英国国内的能源和物价其实都受到了影响,电费煤气涨得不轻,很多家庭生活压力变大,现在又看到政府不断加大对外支持。别看英国在欧洲依然算是军力比较靠前的国家,可真要和俄罗斯在乌克兰正面杠上,远远没法和自己的“帝国时代”相比,派一千名士兵看着气势挺足,实际上难改变前线大势。俄罗斯在这个地区本来就有地利和兵力优势,英国想“硬杠”根本不现实,不仅打不动还可能自己把自己拖进局面更复杂的泥潭,真要出点什么事,整个英国都得跟着买单。现在的英国真正要做的,大概还是认清目前自己的位置,既不要妄自菲薄,也别盲目冒进,比起当年靠遍布世界的殖民地和强大的武装称霸,现在更需要灵活和现实的外交策略,一步步把国内经济和社会稳定搞好,再配合稳健的国际参与,才更有底气去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欧州“火”了,温度突破40℃!法国上千所学校停课、德国铁路停运!“空气难以呼吸”

欧州“火”了,温度突破40℃!法国上千所学校停课、德国铁路停运!“空气难以呼吸”

欧州“火”了,温度突破40℃!法国上千所学校停课、德国铁路停运!“空气难以呼吸”,“不靠空调过夏”的欧洲人扛不住了。6月以来,欧州多国气温持续突破40摄氏度,夜间也难得清凉,学校停课,铁路停运,交通瘫痪。就这样了,政府还是不让居民装空调,就算有装了的,电费也付不起。整个欧州仅20%的家庭有空调。德国只有不到3%家庭有空调,而在英国,这比例不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