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其母必有其子!”河南一高中男生晚上休息,但隔壁宿舍还在吵闹,他忍无可忍之下,朝对面喊了一句:不要吵了,睡觉了!万万没想到,这一句好心提醒,非但没有换来尊重,反而让男生遭受了巨大屈辱。 这名15岁男孩在宿舍熄灯后因制止隔壁喧哗,竟在次日被十多名同学诱骗至厕所围殴。有人从背后猛踹一脚,随后拳头如雨点般落在他头上、肚子上,甚至有人捡起沾满粪便的厕纸,强行塞进他嘴里。男孩口腔黏膜大面积破损,身体多处软组织挫伤,阴囊损伤,住院治疗了整整九天。 身体伤痕会愈合,心理阴影却难以消散。男孩母亲张女士心痛地说,孩子出院后整天精神恍惚,半夜常在睡梦中哭喊“妈妈我害怕”。原本活泼的少年变得沉默寡言,那段充满侮辱的经历在他心上刻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 更令人心寒的是施暴者家长的态度。一位参与殴打学生的母亲刘女士竟矢口否认塞厕纸的暴行,并振振有词地宣称:“这不算校园暴力,只有他一点错没有,挨打了才算暴力!” 她坚持是男孩先骂人,所以她的孩子动手打人是正当的。 校方的处理同样引发争议。滑县第四中学仅对三名带头学生作出停课处理,而受害者家属认为这种处罚远远不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校园霸凌问题。 校园本该是求知的净土,如今却成了暴力的温床。当维护正常作息的行为招致如此残忍的报复,当施暴者家长公然为暴力洗白,我们不得不思考:是什么让这些孩子变得如此冷酷?又是什么在纵容这种暴力文化蔓延?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