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三批“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做实指导专业性行业性调解职能”典型案例暨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九)。
其中,北京市朝阳法院酒仙桥人民法庭“多点联动、双网融合”促进物业纠纷源头化解相关案例做法入选。
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第319号
北京市朝阳法院酒仙桥人民法庭
“多点联动、双网融合”促进物业纠纷源头化解
北京市朝阳法院酒仙桥人民法庭以党建为引领,与行政主管机关及街乡政府等多方主体加强联合协作,指导、促进人民调解及行业调解,实现综合治理网格与司法审判网格相融合,推动物业纠纷多元化解。
一、多点联动,整合各方力量
一是横向联动,加强与行政主管机关及街乡政府交流协作。与区房管局、物业管理协会等主体签署共建协议,共同推进提升物业企业法治化管理水平。组织住建领域民事纠纷“总对总”协调会,在物业矛盾纠纷化解、业务培训及工作沟通等方面建立合作。二是纵向联动,加强与社区及居民指导沟通。依托房管局下设的12个房管所,在全区设立12个调解站点,将行业调解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社区,与社区管理工作相融合。组织开展多期“社区书记沙龙”、物业专题研讨会等,加强信息互联互通。与部分街乡、社区签署共建协议,在辖区内社区成立物业纠纷议事平台,法庭资深法官联手社区工作者、物业协会专家智库中的人民调解员共同疏导,及时将物业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双网融合,形成调解合力
一是融合党建力量,共解物业难题。与辖区多个社区党支部结成共建单位,将人民法庭司法专业优势与社区组织协调优势有机结合。酒仙桥法庭“物业纠纷源头治理示范小区”共建项目获评全国法院“十大最具创新一站式建设改革创新成果”。二是融合综治力量,整合治理资源。积极参与基层综治中心建设,释放一站式化解最大效能。在某小区更换物业公司过程中,指派法官至社区指导区房管局行业调解员及区司法局人民调解员开展居中调解,促成46户业主与旧物业公司物业费欠缴纠纷一次性化解,实现旧物业公司退场前物业费收缴率98%以上,新物业公司顺利入场,依法保障百姓安居。
三、精准服务,激发居民自治
一是防范未然,做实法律指导服务。联合社区、街乡统计分析12345热线、留言等数据,研判可能引发批量诉讼情形,指导调解员先行开展调解工作。二是释法析理,开展法治教育服务。发挥“巡回审判”以案释法作用,在共建社区内开展庭审,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效果。三是了解需求,提供法律宣传服务。深入社区征集社情民意,了解群众司法需求,开展物业纠纷释法答疑和普法宣传工作,发布涉物业纠纷案件审判指引,制作《物业纠纷示范性裁判手册》《法官眼中的物业纠纷》动画视频等,引导业主和物业公司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
供稿:北京朝阳法院
审核:李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