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妇女报
■吴梦瑶
胡女士最近拿到体检表,“阳性发现”(在医学上通常指某项检查、检验或体格检查的结果是“异常的”或“发现了目标物/目标迹象”)第一条是“腰臀比增高”。
咨询专业人士得知:腰臀比直接反映了脂肪的分布位置。同样是超重,脂肪长在臀部和大腿(梨形身材)比长在腹部(苹果形身材)的健康风险要小得多。
内脏肥胖对大脑的影响更大
一项新研究显示,相比于其他部位的脂肪堆积,内脏肥胖对大脑的影响更大。
《柳叶刀》子刊曾发表研究发现,内脏脂肪增加0.27千克,认知年龄可衰老0.7年;《衰老与疾病》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内脏和皮下脂肪含量越高,大脑萎缩越严重,痴呆风险越高。
内脏脂肪是人体脂肪中的一种,围绕着肝脏、胰脏、肾脏等脏器,主要存在于腹腔。内脏脂肪多,典型特征是肚子大、四肢细,啤酒肚、将军肚等,都是腹型肥胖。
内脏脂肪多跟这些疾病有关
中日友好医院心脏科主任医师郑金刚表示,一定量的内脏脂肪是人体必需的,它们就像“穿”在器官外的衣服,对内脏起着支撑、稳定和保护的作用。但脂肪过剩会占据有限的腹腔,压迫脏器,损害全身健康。
脂肪肝。如果脂肪细胞沉积在肝脏,加之饮食高油高脂,就会形成脂肪肝。脂肪肝在初期是可逆的,置之不理会增加肝癌风险。
糖尿病。研究显示,腹型肥胖人患糖尿病风险是正常人的10.3倍。
高血脂。激素分泌异常,导致内脏脂肪更易分解,进入血液里的脂肪含量也升高,形成高血脂。
心脑血管疾病。糖脂代谢紊乱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之相关的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也会悄然降临。
痛风。尿酸升高和内脏脂肪的增多有密切联系,腹型肥胖容易诱发痛风。
多种癌症。《英国癌症杂志》刊文,腹部肥胖和人体18个部位的癌症发病率呈现正相关,如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胆道癌等。
体重指数是判断胖瘦的常用指标,但BMI正常的人也可能是内脏脂肪超标的“假瘦子”。还需参考腰围,将腰臀比[腰围(厘米)除以臀围(厘米)]、腰高比[腰围(厘米)除以身高(厘米)]纳入考量。
一般来说,满足BMI小于23.9,男性腰臀比小于0.9、女性小于0.85,腰高比在0.5以内,才意味着脂肪水平处于相对健康的状态。
如何给内脏减脂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陈伟曾推荐采用“临床两步法”,即先减“重”后消“脂”。
运动会优先消耗糖原,很难直接调动脂肪,因此减肥需先通过少吃多动,持续营造能量负平衡(即热量消耗大于摄入),将体重降下来。
建议先尝试将每日食物摄入量减掉1/4~1/3,少吃高脂高糖食物。
让自己动起来,如能保证每周有氧运动不少于5次、每次30分钟,比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显著减少内脏脂肪。
待体重达标后,每周可加入2~3次抗阻训练,并将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提升至每日每千克体重摄入1.5~2克。
减肥最重要的是保持平常心。
可先增加每日蔬果的摄入量,用粗粮代替1/3的精米白面,用鱼蛋奶等优质蛋白替换部分红肉。每天晒晒太阳,保持充足睡眠,能改善代谢循环,提高减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