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张先生是刚入行的司机。他接到65.9公里、53.9元的订单,乘客下单时选独享且不承担高速费。接客后张先生询问乘客是否愿付35元高速费,乘客没出声直接支付。订单结束,乘客投诉张先生乱收费,平台要求返还35元并封禁账号一周。 (来源:1818黄金眼) 张先生是一名司机,他刚入行才三个月,每天风里来雨里去,靠着这份工作,一天能挣个三、四百块,虽说辛苦,但也乐在其中。 事发当天,张先生像往常一样打开接单软件,很快,一个从宁波贞惠到某五金塑料厂的订单跳了出来。 他一看,全程65.9公里,费用53.9元,订单备注里乘客选了独享,还明确写着不承担高速费。张先生心里琢磨着,走高速能省不少时间,说不定还能多接几单。 于是,张先生按照导航来到乘客指定的地点,看到一位中年男子站在路边。他摇下车窗,笑着跟男子说,您好,我是顺风车司机,咱们这单走高速能快点,您看您愿不愿意出35元高速费呀? 中年男子听后,没出声,只是默默地拿出手机,在屏幕上点了几下。张先生以为男子是在考虑,也没催他,就安静地等着。 张先生的手机提示音响起,他一看,是收款通知,中年男子已经支付了费用。 张先生心里一喜,想着这乘客还挺爽快,便踩下油门,驶上了高速。一路上,车里很安静,张先生和中年男子几乎没什么交流,张先生偶尔从后视镜里看一眼乘客,也没发现他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很快,目的地就到了。中年男子下了车,张先生刚准备开车离开,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是平台打来的电话。 电话那头,平台工作人员的声音有些严肃,张先生,有乘客投诉你乱收费,你得把那35元高速费返还给乘客,而且你的账号要被封禁一周。 张先生一听,整个人都懵了,他急忙解释道,我之前都问过乘客了,他也付了钱,咋就成乱收费了呢? 平台工作人员却说,乘客投诉的就是你未经同意收取高速费,这是不符合规定的。 张先生又气又急,他大声说,我明明问过他了,他也没反对呀。可平台工作人员只是重复着要求他返钱,根本不听他的解释。张先生无奈地挂断了电话,心里充满了委屈。 回到家后,张先生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他觉得自己明明按照流程询问了乘客,而且乘客也支付了费用,怎么就成了乱收费呢?他决定找平台理论理论。 第二天,张先生拨通了平台的客服电话,他把事情的经过又详细地说了一遍。客服人员却只是礼貌地说,我们会再次核实情况,请您耐心等待。张先生等了一天又一天,始终没有得到平台的回复。 一周后,张先生的账号自动解封了,但他心里的疙瘩却一直没解开。他把这件事告诉了身边的朋友,朋友们也纷纷议论起来。 有人说,乘客太不地道了,明明同意了又反悔。也有人说,平台的规定太死板了,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 那么,从法律角度,该如何认定这件事呢? 张先生和乘客通过顺风车平台形成了运输合同关系。在合同订立阶段,乘客下单时明确备注不承担高速费,这属于合同中的一项重要条款,对双方都有约束力。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张先生在接单后,又询问乘客是否愿意支付高速费,此时乘客没有出声却直接支付了费用。从法律角度看,乘客的沉默和支付行为是否构成对原合同条款的变更呢? 一般情况下,合同的变更需要双方协商一致。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 在这个事件中,并没有证据表明乘客有通过沉默来变更原合同条款的交易习惯,也没有法律规定在这种情况下沉默代表同意。所以,乘客的沉默不能简单认定为同意支付高速费。 张先生在未与乘客就高速费承担问题达成明确性约定的情况下收取费用,从合同履行角度看,可能构成违约。因为原合同明确乘客不承担高速费,张先生收取费用的行为超出了原合同约定范围。 乘客基于认为张先生乱收费而投诉,这是乘客行使监督权和维权的一种方式。平台根据乘客投诉,依据自身规则要求张先生返还费用并封禁账号一周。 平台规则本质上是一种合同条款,司机在注册成为平台用户时,就与平台形成了合同关系,同意遵守平台规则。 但如果平台规则与法律规定相冲突,或者平台在处理纠纷时没有充分保障司机的合法权益,就可能存在问题。 平台仅依据乘客投诉就认定张先生乱收费,没有充分听取张先生的解释和提供相应证据的机会,可能存在处理不当的情况。 不过,如果平台规则明确规定了在类似情况下司机未经同意收取额外费用的处理方式,且该规则不违反法律规定,那么平台按照规则处理也有一定合理性。 张先生经过这件事,也对顺风车这份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他觉得,以后接单的时候得更小心谨慎了,遇到类似的情况,一定要留好证据,免得再吃这样的哑巴亏。 生活中的无奈和争议,在规则和人情之间,该如何找到平衡。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