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刚被157国承认,巴勒斯坦就给中国出了个难题,中方的回应很高明。   9月26日

刚被157国承认,巴勒斯坦就给中国出了个难题,中方的回应很高明。   9月26日,巴勒斯坦驻俄罗斯大使诺法尔确认“已正式申请加入金砖国家”的消息,让这个刚收获联合国157国承认的经济体,瞬间成为全球外交焦点。   自2006年成立以来,金砖从来不是“来者不拒”的俱乐部,扩员节奏始终稳扎稳打。2011年南非加入后,时隔十三年才在2024年迎来沙特、伊朗等五国,2025年初印尼的加入让成员增至十国。   能进入这个圈子的国家,都暗含着一套心照不宣的规矩:不参与非法单边制裁、有独立外交立场、经济上有实打实的增长潜力,更重要的是政局稳定能扛住合作压力。   巴勒斯坦显然还没迈过这些门槛。虽然157国的承认给了它法理上的支撑,但建国进程迟迟没完成,巴以冲突的阴影也没真正散去。   经济上的困境更显眼,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简直是“两个世界”,一边能实现增长,另一边还在下滑,两地普通人的收入差距能达到二十多倍。   物价涨得厉害,普通家庭连基本生活物资都快买不起了,这样的经济状况,很难满足金砖国家间务实合作的基础要求。   但巴勒斯坦选在这时申请,绝非一时冲动,反而藏着精密的外交算计。9月27日,也就是申请披露的第二天,哈马斯就宣布接受美国提出的停火方案,包含释放扣押人员、以军撤出加沙等核心内容。   这意味着巴勒斯坦申请时,已经预判到冲突可能出现缓和,想用“和平转机”对冲“政局不稳”的负面评价。   更关键的是,金砖里已经有沙特、埃及等四个中东及北非国家,占比接近四成,对巴勒斯坦议题的关注度自然更高,这时候递申请,能最大程度争取同类国家支持。   更深层的原因,是巴勒斯坦想借金砖打破西方主导的外交困局。过去这么多年,在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里,巴勒斯坦的诉求屡屡被忽视,2011年申请联合国会员国还被美国一票否决。   而现在的金砖不一样,经济总量快占到全球三分之一,联合国大会席位占比超过六成,早已是全球南方国家抱团发声的“联合舰队”。   巴勒斯坦驻俄大使诺法尔自己也说“条件还差点”,其实他们心里清楚,就算暂时入不了群,能以嘉宾身份参与,把自己的处境放进金砖的对话框架里,也是突破美以封锁的重要一步。   这种局面下,中国的回应就得在多重诉求里找平衡。郭嘉昆那句“欢迎志同道合的伙伴参与到金砖合作中来”,看似简单,实则字字有分量。   “志同道合”四个字把标准立住了,既没因为157国承认的舆论压力松口,也没因为巴勒斯坦暂不符合条件就把门关死。   有评论说“这是不搞一刀切,既讲原则又有温度”,精准点出了其中的分寸。   中方的高明之处,更在于把“欢迎”落到了实处,而不是停留在口头。就在表态后不久,有消息透露中方明确支持巴勒斯坦加入金砖新开发银行。   这步棋走得很巧妙,金砖国家组织和金砖新开发银行本就是两回事,前者看重全面实力,后者更侧重发展需求。阿尔及利亚今年5月刚加入新开发银行,就是靠着资源潜力和发展诉求获得认可。   巴勒斯坦加入银行后,能直接拿到重建、民生项目的资金支持,这些都是眼下最急需的,比单纯的“成员身份”更管用。   这背后还有中巴长期合作的基础在支撑。巴勒斯坦是中国“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这些年双方在农业、基建等领域的合作从没断过。   中国给的农业技术援助,让当地不少农户的收成翻了番;援建的学校、医院,在冲突中还成了老百姓的避风港。   这种基于共同发展理念的信任,让“志同道合”不是空话,也让中方的支持显得顺理成章,不是凭空的外交姿态。   金砖内部的态度分化,更凸显了中方回应的智慧。俄罗斯和沙特大概率会力挺巴勒斯坦,毕竟同属中东及新兴市场阵营,能借此事增强金砖在中东的话语权。   但印度可能会犹豫,它和以色列每年有几十亿美元的军事贸易,贸然支持巴勒斯坦会影响自身利益。巴西、南非则在人道主义立场和地缘风险之间摇摆。   中方不把话说死,既给了支持派争取共识的空间,也没让持保留态度的国家难堪,维护了金砖内部的团结。   美国和以色列的反应也很耐人寻味。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直言“任何国际承认都是恐怖主义温床”,美国则担心金砖影响力扩大,可能会通过施压盟友等方式阻挠。   但金砖早已不是当年的小圈子,2024年扩容时就顶住了西方压力,这次面对巴勒斯坦申请,非西方主导的属性让外部干预很难奏效。   巴勒斯坦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敢把申请递上去,用金砖的平台对冲西方的压力。   其实巴勒斯坦想要的从来不止是一个“成员身份”。它更想借金砖的平台,把自己的苦难和诉求,转化为全球南方国家的集体叙事。   而金砖通过这件事,也向世界证明自己不是只看经济实力的“富人俱乐部”,对发展中国家的正义诉求有着天然的共情。   巴勒斯坦的申请能不能成功,现在还不好说,但这场外交互动已经让多极化的趋势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