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印度明明比中国先加入WTO,为什么印度没有飞速崛起?说白了,其实西方国家早就想往

印度明明比中国先加入WTO,为什么印度没有飞速崛起?说白了,其实西方国家早就想往印度这边投资了,但是三星已经给国际公司打了样,就算安分守己的做生意,也要被莫迪政府狠狠地罚一笔,更不用说中国企业遇到的种种阻挠了。 印度于1995年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这为吸引外资提供了制度基础。那时全球供应链调整加速,西方国家寻求低成本生产基地。印度凭借14亿人口和英语优势,成为备选目的地。多家跨国公司派出考察团,评估投资潜力。 制造业转移浪潮本可推动印度GDP快速攀升,但实际进程缓慢。基础设施瓶颈显露无遗,全国70%道路为乡村级别,货物运输平均时速不足30公里,物流效率低下。电力供应不稳,工厂频繁中断生产,企业需额外配备发电设备,运营成本增加15%。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外资决策,许多项目因基础条件不足而延期或取消。土地政策进一步加剧困难,征地需多层审批,过程往往耗时数年。劳动法规繁杂,包括44项联邦条例和200多项邦级规定,解雇员工需11道程序,企业主面临高合规压力。这些因素交织,形成投资壁垒。 尽管市场潜力巨大,实际外资流入未达预期峰值。印度制造业占比仅15%,远低于中国一度超过32%的水平。本土供应链依赖进口90%零部件,连基本部件如螺丝也需从国外采购。这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竞争力削弱。西方企业虽有意布局,却在评估后犹豫不决。 三星在印度耕耘十年,建立生产基地,贡献本地就业。2025年1月,印度税务局发出通知,指控三星电信设备零部件分类不当,涉嫌规避关税。要求支付税款4.46亿美元,外加利息和罚金,总额达6.01亿美元。这笔金额相当于三星印度去年利润一半。七位高管还需个人承担8100万美元罚款。 公司随即上诉法院,辩称分类符合行业标准,但政府立场坚定。韩国舆论哗然,许多人视此为对外资的强硬举措。大众汽车也遭遇类似追税,金额14亿美元,因零部件分类问题。公司调整在印业务,减少扩张计划。中国企业面临更严峻考验。小米资金被冻结47亿卢比,执法部门指控违反外汇管理法,涉嫌非法汇款。Vivo涉案金额逾13亿美元,调查涉及员工签证和财务记录。 这些行动导致企业运营受阻,需从其他渠道调资维持。富士康半导体厂项目征地延宕三年,最终放弃。开办企业需办理15种许可,涉及11个部门,耗时至少半年,费用高达50万卢比。保护主义政策加重负担,对进口钢铁和塑料征收12%至20%关税,本土企业采购原料成本上涨。制造业供应链不完整,出口手机虽增长,但零部件依赖进口。市场虽有14亿人口,实际消费力有限,46%民众每日生活费不足3.75美元,能购买智能手机者仅2亿。IT服务业虽发达,利润多流向国外,本土获益有限。这些问题让外资企业步履维艰,投资热情冷却。 三星上诉后,法院维持罚款决定,企业业务收缩。其他公司如小米和Vivo部分资金解冻,但整体规模缩小。外资转向越南等地,印度制造业停滞。基础设施投资虽增加,道路拥堵和电力短缺仍存。印度崛起步伐放缓,制度改革需求迫切。 印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早于中国,却未复制后者崛起轨迹。关键在于内部改革不足。中国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稳定,吸引全球资金。印度虽有民主优势,但官僚体系拖累效率。劳动法改革虽启动,州级落实不均。土地收购法2013年生效,要求补偿和社会影响评估,过程复杂。外资项目常因农民抗议延误。基础设施投资虽增至GDP的5%,但覆盖率低。乡村道路占比高,城市交通拥堵频发。电力覆盖率虽达99%,但供应中断常见。 制造业企业需备用电源,增加15%成本。保护主义措施如“印度制造”计划,旨在减少进口依赖,却因技术落后难以实现。关税壁垒推高原料价格,本土企业竞争力下降。外资寒心,三星和大众案例警示效应明显。 中国企业如小米和Vivo资金冻结,影响市场份额。印度手机出口虽升,但90%部件进口。人口14亿看似优势,实际贫困率高,消费力弱。服务业占比超50%,制造业滞后。西方投资转向东南亚,印度需加速改革。制度大山需拆除,简化审批,提升透明度,方能重振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