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湖北一男子出于义气,借给朋友5万元做生意,谁知朋友亏得血本无归,二人也接近31年没再联系。谁知31年后,男子突然接到派出所的电话,朋友从美国回来了,想要见他一面...... 就凭我们的交情,我相信你。 谁能想到,这短短一句承诺,会成为一个老人心中无法释怀的重担,最终促使他千里迢迢,只为一个简单却又复杂的目标——还钱。 1987年的夏天,对于当时的王明国来说,是人生的分水岭,那是个炎热的七月,王明国被单位派往郑州出差,肩负采购一批钢材的重任,带着88万元的巨款。 到达郑州后,疲惫的王明国在火车站附近的一家小餐馆点了碗面,就在这短短的十几分钟里,命运给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手提包不翼而飞。 尽管这钱最终挂失后没丢,但他的稳定工作却丢了,王明国转而决定铤而走险——下海经商,但手头没钱,所以他想到了一个商人,张道汉。 此人以前第一次做生意时遇到困难,正是王明国挺身而出,帮他解决了难题,让他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说起来,王明国自己也算是此人的贵人。 我需要借5万元,王明国坦白地说出了自己的请求。 没有丝毫犹豫,张道汉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银行汇票,递给了王明国,当王明国提出要写借条时,张道汉拒绝了,因为他信任对方会还钱。 这份信任,在当时的王明国看来是一种鼓励,却不知道会成为他日后三十多年的心结,命运再次和王明国开了个玩笑,他投资失败,把5万元亏了个精光,根本没钱还。 生活的重担压得王明国喘不过气来,最终,他接受了女儿的邀请,远赴美国生活,就这样,他与张道汉失去了联系,那笔欠款也似乎被时间冲淡。 但实际上,这笔债务从未在王明国心中消失。 在美国,因为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加上年龄已大,王明国只能靠体力活维生,他做过洗碗工,扫过厕所,搬过货物,吃过数不清的苦头。 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回到住处,浑身疼得像散了架,可一想到这笔钱,他就咬牙坚持着, 就这样,他在美国默默工作了十几年,从最初的黑工,到后来在一家工厂找到了稳定的工作。 与此同时,留在中国的张道汉也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从最初的小商贩,他逐渐发展成为拥有自己企业的商人。 时间来到2019年春天,已经70岁的王明国决定回国,临行前,女儿给了他一笔养老金,作为在中国生活的保障,拿到这笔钱的第一时间,王明国就想到了31年前那个未了的承诺。 我必须找到张道汉,他坚定地说,这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 回到中国后,王明国立刻前往故乡,然而,31年过去了,城市面貌已经焕然一新,他记忆中的六堰朝阳巷早已改名为市府路,张道汉的下落成了一个难题。 无奈之下,他只能去报警求助,派出所的民警被这位老人的诚信所感动,立即调动资源帮助寻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张道汉就被找到了,两人时隔多年见面,双方都激动的不行。 在派出所的一间小会议室里,王明国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拿出了10万元现金,郑重地放在桌上。 这是5万元本金加上这些年的利息,王明国说,虽然比不上当年的恩情,但这是我现在能做到的。 说实话,我早就不记得那5万块钱了,张道汉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我看来,当年王明国给我的帮助远比这5万元重要得多,如果没有他,我可能连第一步都迈不出去。 两位老人互相感激不忘承诺的感情,也让这个跨越31年的还款故事很快被媒体报道,在全国引起了热烈讨论。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许多人感叹人情淡薄、诚信缺失,而王明国和张道汉的故事,则像一股清流,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那些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如今,王明国已经在十堰安顿下来,和张道汉经常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回忆过去的岁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不分年龄,不分国界,也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贬值。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