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来抄作业!主观多头私募到底是怎么选股的

一名合格的主观私募基金研究员,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选股。

每次选股,必须要经历四个大步骤,n个小步骤。

第一步:筛选和立项

如何在茫茫股海中找到心仪的那个“它”,不同的研究员可能有不同的方法。

如果按研究的起点划分,可以分为三种。

从宏观出发:

从行业出发:

从个股出发:

以上三种方法没有好坏之分,用哪种方法都有可能找出好股票。

从宏观和个股出发,大家可能平时了解得比较多,今天着重讲讲从行业出发选股。

所有成熟的行业都可以被梳理成一条条清晰的产业链。产业链简单理解就是一件产品从产生到使用的完整过程,按顺序可分为三段: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

实际选股时,常用的方法是产业链逆向推导。所谓逆向推导,就是从产业链下游开始扒起,逐层向上找。

为什么要向上游找呢?

虽然产业趋势的红利最终会反映在下游需求上,但下游竞争往往极其激烈,格局瞬息万变。而上游供应商却通常具备更强的确定性——无论下游谁胜出,都离不开核心材料与部件。

这就好比淘金热时,淘金者是否挖到金矿难以预测,但向所有淘金者卖铲子的人,却往往稳赚不赔。

还是以新能源车为例,经过推导可以发现真正掌握行业命门、具备最强议价能力和利润确定性的,是“拥有先进配方技术”的电池厂商。

定位了要找什么企业后,就可以通过行业数据库和专家咨询等手段筛出一家看着不错的企业啦。

第二步,验证和研究。

这一步是最核心、最复杂的阶段。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断找证据验证第一步找到的到底是不是家好公司。细拆可以分成:

定性研究是要看这家公司的护城河到底有多宽。主要看三部分:

1、技术是不是真牛?

这步往往不惜重金,聘请大学教授、行业顶尖公司的退休专家甚至竞争对手的技术人员担任顾问,进行评估。

甚至为了获得最客观的数据,需要匿名采购不同品牌的产品,送往第三方实验室进行盲测对比。

2、客户依赖度如何?

研究员通常会去拜访其客户,即那些设备制造商,实地验证产品的实际表现和客户的转换意愿。

3、管理层值得信任吗?

这是重中之重,好企业背后必须有好的管理层。背调必不可少。除此之外,也会通过历年股东大会和公开讲话,检验他们是否言行一致。

定量分析则是要算清楚公司到底值多少钱。主要看两部分:

1、深挖财务细节

除了常规要看的资产、负债和利润情况等,还会着重关注两方面。

一是现金流。因为收入可以通过提前确认收入等多种方法调增、支出也可通过改变折旧年限等手段调减,所以利润有调整或造假的可能。

但现金流不会撒谎。你很难凭空在银行账户上变出钱来,也很难让银行配合你伪造流水。

二是公司的钱都花在哪了。从这部分就能验证公司的行动是否和它吹嘘的战略故事一致,比如一家嘴上说要搞科技创新,但研发投入却下降的公司,基本就是在说谎。

2、做预测模型

这步将用上面的调研数据进行假设,估算未来5-10年的收入和现金流,算出企业内在价值。

再与现在做对比,看是否有投资价值。

一系列的分析做下来,如果目标公司都达标了,那证明确实是个不错的标的。

第三步,决策和买入。

研究员通常无法直接决定买哪只股票,需要经过投决会的审议。

相信每位研究员都面对过领导们的灵魂拷问:

一顿唇枪舌战后终于通过,通过后还需把所有研究细节、逻辑、估值和最坏情况的应急预案整理成投资备忘录。

即使决定投资,往往也不会一把梭哈,尤其是小公司,股票流动性可能不好,需要分批悄悄买入,这个过程可能持续好几个月。

第四步,跟踪和复盘。

买入之后也不能就此放松,需要持续复盘。主要是看看当时确定的逻辑是否发生了改变、关键指标有何变化。如果逻辑发生变化or发现更优标的等,那可能就会卖出了。

按以上4个步骤选股,相信用不了多久,每个研究员都能升职加薪,当上基金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优秀的主观私募选出来的股票往往能跑出不错的超额,尤其是在当下的牛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