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绍兴的吴先生遭遇了一场精心设计的消费骗局。他在网上花费2699元购买了一台所谓的"小米电视",却在安装时被宽带师傅当场识破是山寨货。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电商平台存在的监管漏洞,更引发了公众对"傍名牌"消费陷阱的广泛关注。 吴先生的新房刚刚装修完毕,为了给客厅添置一台大电视,他选择在网上购物平台进行选购。"2025新款小米8K超薄全面屏80寸"的商品链接立即吸引了他的注意。商品页面上清晰可见小米的logo,而"8K"在他理解中只是电视清晰度的标识。"当时看到这个价格真的很心动,比实体店便宜太多了。"吴先生回忆道,“而且页面上到处都是小米的标志,我根本没想过会是假货。” 电视到货后,吴先生满心欢喜地找人进行了安装。直到宽带师傅上门调试时,这个精心设计的骗局才被揭穿。"你这遥控器不对啊,正品小米的遥控器都有语音键的。"安装师傅的一句话让吴先生瞬间警觉。经过仔细核对,吴先生震惊地发现,自己购买的并非小米电视,而是一个名为"小米8K"的山寨品牌。 记者调查发现,这类"傍名牌"商家通常采用多种套路:通过注册与知名品牌相似的商标;在商品详情页大量使用正品品牌元素;以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吸引消费者;将品牌名与产品参数混为一谈。在本案例中,商家将自行注册的"小米8K"商标与电视参数"8K超清"刻意混淆,让消费者误以为自己购买的是小米品牌的8K电视。 发现问题后,吴先生立即联系商家要求"退一赔三"。商家起初承认发错货,并提出退款退货外加500元补偿的方案。但在吴先生同意后,商家却开始玩起了"失踪"——消息已读不回,电话无人接听。"我现在只能通过平台客服和消费者协会来维权了。"吴先生无奈地表示。目前,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 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搜索发现,类似的"傍名牌"现象十分普遍:"120W"牌充电器实际功率仅18W;"华为智慧屏"同款实为山寨品牌;“苹果同款"耳机与苹果毫无关系。这些商品往往打着"正品同款”、"品牌代工"等旗号,利用消费者对知名品牌的信任实施欺诈。 专家提醒消费者,要避免"傍名牌"陷阱,应当认准官方渠道,优先选择品牌官网、官方旗舰店;核实商标信息,查看商家提供的品牌授权证明;警惕低价陷阱,对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产品要多加小心;细读商品参数,注意区分品牌名称和产品参数;保留交易凭证,保存完整的聊天记录和交易截图。 法律专家指出,电商平台作为经营场所提供者,应当加强入驻审核,严格核实商家资质和品牌授权;完善关键词过滤,防止滥用知名品牌名称;建立快速维权通道,简化消费者投诉流程;加大处罚力度,对违规商家采取封店等严厉措施。 这起事件引发网友热烈讨论,有人认为"不是消费者太傻,是骗子太狡猾",也有人指出"平台监管不到位才是根本问题"。不少网友建议"建立品牌关键词保护机制",呼吁"这种商家应该列入失信黑名单"。 如果遭遇类似消费欺诈,消费者应当立即取证,保存商品页面、聊天记录、付款凭证等;通过平台官方渠道发起维权申请;拨打12315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必要时可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扩大影响力。 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净化网络购物环境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监管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平台方要完善审核机制,消费者要提高防范意识,品牌方要主动维权。只有多方合力,才能真正遏制"傍名牌"等消费欺诈行为,维护良好的电商市场秩序。如遇类似消费纠纷,可立即拨打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12315,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官方网站、APP、小程序等进行投诉举报。小米电视 小米8K电视 傍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