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美国突然宣布了! 9月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点名批评中国和印度,说两国买俄罗斯石油,就是乌克兰战争的“主要资助方”。 眼下俄乌冲突还没停,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越搞越严,尤其是能源领域。 但现实是,哪怕美国和欧盟嘴上说得再狠,欧洲国家也没完全和俄罗斯能源“绝交”。 很多欧盟国家虽然减少了直接采购俄罗斯石油,但通过其他国家“绕道”继续买。 公开的贸易数据也能看出来,像土耳其、中东这些地方成了欧洲买俄油的新通道。 这些操作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只不过没人愿意说破。 反观我国和印度,确实在这几年大幅提升了从俄罗斯进口原油的规模。 2025年,印度每天进口俄油大约160万桶,这已经占到它总进口的三分之一强。 我国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也一直没断,反而越做越大。 美国看着不顺眼,没少在国际场合“敲打”我们。 可问题在于,全球能源市场本来就是你来我往的生意,谁家能一直不用俄罗斯的油气? 美国自己不也有企业通过中间商买俄油吗? 特朗普这一番话,其实是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美国之所以反复拿我国和印度说事,说白了还是希望通过“舆论施压”让俄罗斯更难受。 但全球能源供应链这么复杂,想靠一两个国家“断供”就让俄罗斯投降,根本不现实。 再说了,美国自己因为通胀和高油价也很头疼,真要一刀切,国内市场根本顶不住。 我国在应对这些指责时,始终坚持的是一个原则:国际贸易要公平、公正,不能搞双标。我国和俄罗斯的合作,完全是市场化行为,没有违反任何国际规则。 美国如果觉得不合适,可以自己选择不买,但没资格对别的国家指手画脚。 这种态度其实也是大国自信的表现。 我国不会因为外部压力随便改变自己的政策,更不会用别人的标准来约束自己。 印度的表现同样值得一说。 面对美国加税、舆论压力,印度政府没有退缩,而是算清了经济账。 俄油便宜,对老百姓有利,哪怕出口受点影响,也要保障能源供应。 印度高层多次公开表达这种立场,实际行动也证明了他们的决心。 美国想通过加税让印度“服软”,但印度用行动告诉全世界:国家利益面前,外部压力根本没用。 美国的“双标”行为,国际社会早就看在眼里。 我国和印度没有盲从美国的指挥棒,而是坚持走自己的路,这才是大国应有的担当。 未来形势怎么变还不好说,但有一点很清楚: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事,我国都会坚定不移地做好。 综上,2025年美国突然点名批评我国和印度买俄油,表面上是“道德谴责”,实际上还是老一套地缘博弈。 面对压力,我国和印度都没有退缩,而是用事实和行动给出了坚决回应。 美国的指责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国际社会也越来越清楚,全球能源市场早已不是美国说了算。 参考: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指责中印购买俄罗斯石油 外交部回应——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