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关于阿里的种种传闻,终于在今天彻底弄清楚了! 就在今天,阿里“掌舵人”吴泳铭在云栖大会上公布了阿里AI战略大图,用一句话总结就是:阿里云已经打牢了全栈AI基础设施地基,再加上通义大模型,已经具备AI体系化的能力。并且未来要追求超级人工智能(ASI),非常有魄力。 之前很多人都提到了阿里研发了一款芯片。但我个人认为芯片并不能反应阿里在AI领域的真正实力,如今透过这个AI战略路线,总算可以清楚认识阿里了,这不是口号和概念,是对过去两年阿里很多新气象、新变化的总结和解释,阿里彻彻底底成为了一家科技公司。 吴泳铭作为先后担任阿里巴巴B2B、淘宝、支付宝的CTO,吴泳铭的技术底子和商业敏感度都是非常厉害的。现在看来,早在2023年,他就把AI视作“阿里打开未来的钥匙”,提出“AI驱动、公共云优先”的战略,应该不是出于单一技术的考虑,恐怕那时就已经想到了要为阿里织一张AI的大网。 吴泳铭掌舵之后,随着这套战略在阿里的强势贯彻,两年的时间里,阿里肉眼可见地出现了新变化、新气象。两年来,在吴泳铭的推动下,阿里在三大AI领域显著加大投入:云和AI基础设施、AI模型和原生应用、现有业务的AI升级。 科技投入的效果立竿见影。最近阿里的财报就让人重新认识了AI的能量,在阿里云,AI相关产品收入已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特别是AI模型训练、推理服务以及相关解决方案的收入,增速颇受外界关注。 在AI的加持下,阿里云正在疯狂进化。从只提供算力与存储的“云计算”,到提供智能生产力的“AI云”。底层有为大模型优化的异构算力与调度,中层有通义系列模型的快速迭代与开源生态,上层有直达行业的应用与工具链。数据—算力—模型—应用,形成技术和商业上的双重闭环。 从All in AI到面向ASI,阿里的执行路线越来越清晰。这次吴泳铭可以说是直接摆明了阿里AI的野心,他追求的不只是超强作战能力的单兵王者,更在乎协同作战的体系化能力。以阿里云为翘板,把AI的能力不仅铺到阿里内部,也铺向千行百业,产业级AI的可用性与规模化。 当别家大厂还在卷模型参数的时候,阿里早已领先一个身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