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799年,和珅临死前,皇帝问他:“你贪了朝廷这么多银子,难道花得完吗?”没想到

1799年,和珅临死前,皇帝问他:“你贪了朝廷这么多银子,难道花得完吗?”没想到和珅只回了一句话,就让皇帝当场愣住了。 主要信源:(《清史稿·和珅传》;中国青年出版社——和珅评传) 1796年正月初一,北京城处处张灯结彩,一场前所未有的禅位大典正在举行。 86岁的乾隆皇帝将皇位传给了十五子颙琰,即嘉庆帝。 然而这场交接并非彻底,乾隆退位为太上皇后,仍紧握大权不肯放松。 此时,深得乾隆宠信的和珅已官至户部尚书与军机大臣,权势熏天。 他凭借善于揣摩圣意、办事精明妥帖,成为乾隆晚年最倚重的人物,不仅掌控财政,更逐渐插手官员任免,广布党羽。 嘉庆帝即位之初,表面上对和珅礼遇有加,每逢有大臣弹劾,反而斥责上奏者,使得和珅更为松懈。 然而嘉庆并非庸主,他暗地里默默收集和珅贪腐的证据,并与其师朱珪密谋对策,伺机而动。 和珅为试探新君,曾借进献玉如意暗示自己早已知晓立储内情,令嘉庆心生警惕。 他一方面派人监视皇帝起居,一方面又见嘉庆终日读书作诗,似无大志,也就逐渐放松警惕。 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太上皇驾崩,举国治丧。 嘉庆帝表面哀恸,却于正月初八迅速下旨查抄和府。 官兵在和珅家中搜出藏银地窖、密设夹墙,内贮白银达三千万两,相当于朝廷半年岁入。 另有当铺七十五座、银号四十二家、良田八千顷,珍宝古玩不计其数,总估值约八亿两,堪比清廷十余年财政收入。 嘉庆亲临刑部大牢审问和珅,冷言问道:“贪如此巨资,岂能挥霍得尽?” 和珅从容跪答:“奴才所蓄,实乃代皇上暂存,今白莲教事起,军饷匮乏,正当充作国用。” 此言一出,嘉庆一时语塞。 最终他仍下旨赐死,正月十八日,和珅以白绫自尽。 和珅倒台后,民间传出“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谣。 其巨额家产确实缓解了朝廷财政困境,支撑了镇压白莲教起义的军需。 但是贪腐问题并未根治。 当时一品大员年俸仅一百八十两,实际开销却达数万两,俸禄不足致使受贿成风。 和珅临终所言“非我要贪,实是清官难为”,虽为自辩,亦折射出制度之弊。 和珅自少孤苦,父母早亡,凭借聪颖苦读通晓满、汉、蒙、藏四语,由侍卫步入仕途。 因在乾隆面前机智应答“虎兕出于柙,谁之过”而受赏识,从此官运亨通。 他外形俊朗、举止儒雅,不仅深得乾隆信任,甚至英国使节马戛尔尼亦赞其有大国重臣之风。 他通过创办“议罪银”制度为乾隆筹措南巡与寿典支出,虽博得欢心,却加剧吏治腐败。 事业之外,和珅重视家庭,与原配冯霁雯感情深笃。 冯氏为户部尚书英廉之孙女,在其微末下嫁,相伴多年。 和珅纵使权势滔天,亦不改伉俪之情,甚至在妻子病故后长期保留其居所原貌、赋诗悼念。 其长子丰绅殷德尚乾隆幼女固伦和孝公主,更显家族显赫。 然这一切繁华终成泡影。 嘉庆惩办和珅虽快意一时,却未能真正整肃贪腐。 朝中俸禄不济、潜规则横行的局面并未改变,官吏依然倚仗非正式收入维持开销。 和珅的一生,起于寒微,攀至权巅,而终成皇权与制度之下的牺牲品。 其命运起伏,不仅为个人得失,更映射出一个王朝的沉疴与困境。 和珅一案的查办虽大快人心,却未能推动清朝财政与监察制度的深层改革,贪腐土壤依旧,为日后清廷的衰败埋下了伏笔。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评论列表

清风徐来
清风徐来 3
2025-09-23 18:53
和珅能力还是有,嘉庆帝主要是杀和珅太快,留着他还有用,杀其他贪官污吏还行,和珅留着比啥都强,留下和珅,大清王朝不会加速灭亡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