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88岁老太太嘱咐孙子,自己死后,千万要将尸体保存好,会有奇迹发生,不料十年后,老奶奶的遗体出现奇迹,轰动中国、全世界,纷纷来到家中看望!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周凤臣的家族并非寻常农户,她家祖上做过御医,积淀下浓厚的中医传统,小时候,她不是缝衣刺绣,而是帮父亲认药材、煎药汤,村里人都说她从小就有一股子“医德”,遇到谁家有病痛,总要跑去帮忙,等到她成家立业,动荡年代里,许多人家生活艰难,疾病缠身,周凤臣却从不袖手旁观,她用家传的医术,为乡亲们免费看病抓药,谁家实在揭不开锅,还会自掏口粮接济,她的善心和仁术,悄然在乡村里积累起口碑。 中年以后,周凤臣的生活方式也变得颇为独特,她逐渐远离荤腥,喜欢早起焚香、念经,每隔一段时间还要静坐、断食,认为这样可以调养身心,日常饮食清淡,草药成了她一年四季的“老朋友”,其中有一样,叫朱砂,在古籍里被视为安神定魄的宝物,她用朱砂配合草药,为自己和乡亲调理身体,村里人常说她开的方子,不只治身体的病,还能让人心里踏实。 时间来到1992年,高龄的周凤臣身体渐渐虚弱,生活愈发简单,她临终前几天,几乎不再进食,只喝白开水,家里人虽然担心,但老人神情安然,似乎早有准备,等她安详离世后,家人按照遗愿,将遗体安放在老宅的阁楼里,这座阁楼通风良好,冬冷夏凉,平日里只是堆放农具的地方,家人没有像往常那样,立刻下葬,也没有请殡葬队,而是静静等待。 最初几天,遗体看上去和普通老人无异,可时间一长,家中子孙就发现了异常,通常来说,人过世后不久,皮肤就会僵硬发灰,但周凤臣的面容却没有一丝衰败的迹象,皮肤甚至带着点微红,看起来像是熟睡,过了半月,身体出现鼓胀,之后又慢慢变得干瘪,皮肤变得坚韧光滑,颜色从淡粉转为玉白,偶尔靠近,还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草药香,更让人惊奇的是,老人的头发依然乌黑发亮,宛如生前盘好了一样整齐。 这下,村里炸了锅,有胆大的邻居从窗缝偷偷张望,看到遗体并未腐烂,不少人觉得不可思议,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邻村的、外县的,甚至外省的人都赶来看热闹,谁见了都啧啧称奇,有人说她是“老神仙”得道,有人认为是她一辈子行善积德,得了天大的福报,香河县城一时间成了焦点,甚至有外地的专家慕名而来,带着仪器进村检测。 专家们检测了阁楼的温度、湿度、空气成分,又研究了周凤臣平日用的药材,有人认为,阁楼通风干燥,加之老人常年素食,体内杂质少,或许有助于遗体保存,也有人怀疑,朱砂中含有汞,这种成分本就有防腐作用,还有学者提出遗体可能出现了“尸蜡化”或者自然木乃伊现象,可是,不论哪种说法,都解释不了这样的奇迹为何会出现在一个普通农家女人身上,村民们私下更愿相信,是老天爷不舍得带走这样一个好人。 随着事情越传越远,村子里涌进了越来越多的参观者,有人烧香祈福,有人拿相机拍摄,还有自称高人前来“指点迷津”,周凤臣的后人一度为了维持秩序,不得不在老宅设展览室,用玻璃罩将遗体保护起来,村支书也头疼,生怕闹出乱子,另一边,电视台记者、科学家、文史学者纷至沓来,各路专家给出了各自的解释,但谁也没法说服所有人。 原本寂静的小村庄,因为这桩奇事,走上了不一样的路,慕名而来的游客让村庄热闹起来,村民们也学会了做生意,卖纪念品、开农家乐,村集体有了收入,家家户户翻修房屋,修了柏油路,盖了停车场,村里年轻人不再外出打工,日子越过越红火,周凤臣的子孙们在老宅守护着这份遗产,不让外人轻易打扰,有外国学者提出做检测,都被婉拒,家里人觉得,老人留给后代的不只是一个“谜”,更是一份精神寄托。 三十多年过去了,老人遗体依然保存完好,有人说皮肤还能摸出温度,有人说夜里能闻到草药香气,这些说法真假难辨,但村民们始终把她当作村子的骄傲,香河老人肉身不腐的传奇,被拍成纪录片,登上了电视台,传遍大江南北,有人特意赶来许愿祈福,有人专程写信咨询专家,这个村庄,因为一位平凡女性的善良和坚守,被更多人记住了名字。 许多年前,周凤臣用自己的医术和善心,帮助了无数人,她留下的财富,不只是身体未腐化的奇迹,更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善意与坚守,或许,所有科学解释都无法彻底揭开谜底,但她的一生已经成为村民心中的“活菩萨”,老人静静地留在故乡的阁楼里,像在用另一种方式,守护着子孙和乡邻,人们常说,善有善报,香河县的故事,或许就是最好的例证,她以一生的仁心,成就了一个时代的传奇。 信息来源: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香河老人肉身不腐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