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雄狮的一生有多悲催?一位50多岁的护林员告诉我,大部分人不知道,一只雄狮当上新狮

雄狮的一生有多悲催?一位50多岁的护林员告诉我,大部分人不知道,一只雄狮当上新狮王之后,会先把原有狮群中的幼崽给杀掉,然后再与狮群中的母狮交配。 主要信源:(人民网——新狮王残忍吃掉幼狮以宣示它对狮群的统治权) 雄狮的生活远不是人们表面看到的那样悠闲自在。 纪录片里总拍它们懒洋洋地躺在树荫下,巡视领地、做标记、繁衍后代,好像从不愁吃不愁穿。 但其实,它们的命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写满了艰难和斗争。 野生雄狮极少能活过12岁,而动物园里的狮子却能活到20岁,这种差别背后,是草原上残酷的生存现实。 雄狮的一生,几乎都是在战斗和奔波中度过的。 它们要么正为争夺领地而战,要么正为活下去拼命。 很少有雄狮能安稳老去,绝大多数都死在某场战斗中。 胜者活下来继续守地盘,败者非死即伤,黯然离场。 狮群通常由一头或两头雄狮领导,辅以多只雌狮及其幼崽,总数从八只到三十只不等。 雌狮是狮群的灵魂,它们一生大多不离开出生时的狮群,共同捕猎、照顾幼崽、维系家族。 而雄狮,更像是“保镖”兼“过客”,它的首要任务是守护领地、交配繁殖,但它的位置从来都不稳。 幼年雄狮长到两岁左右,就会被狮群驱逐。 原因很简单,它们开始性成熟,老狮王视其为潜在威胁,不能留它们在身边分享交配权。 这些刚刚亚成年的小雄狮,不得不独自走向草原,开始流浪。 没有家族庇护、缺乏狩猎经验的它们,每一步都充满危险。 其他狮群的雄狮会攻击它们,鬣狗、野狗群也不会放过它们。 研究显示,只有约20%的流浪雄狮能活到成年。 能活下来的,就会开始它们一生中最主要的使命,挑战其他狮群的老狮王。 打赢了,就能接管狮群、拥有交配权。 打输了,可能当场丧命,或带伤逃亡等待下一次机会。 没有一头雄狮能不经历战斗就坐上狮王之位。 新狮王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往往是杀死狮群中所有还在吃奶的幼狮。 这不是出于残忍,而是生存策略。 雌狮在哺乳期间不会发情,新狮王必须尽快让自己的基因传下去,所以它会清除前任的后代,促使雌狮进入发情期。 这也意味着,如果一头老狮王被击败,它的孩子几乎难以活命。 除了同类,雄狮还要面对其他威胁。 鬣狗群是最常见的对手。 斑鬣狗的咬合力惊人,超过450公斤,群体作战能力极强。 落单的雄狮、特别是受伤或年老的,很容易被鬣狗群围攻。 它们甚至不敢轻易坐下休息,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必要时只能爬上树暂避。 为什么雄狮不能选择“躺平”,不去参与这些打斗?原因很简单:草原的生存规则不允许。 狮子之所以群居,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 非洲大草原猎物虽多,但体积大、地势开阔,单独狩猎成功率低。 再加上鬣狗等群体猎食者的竞争,独居狮子难以保住食物、甚至自身安全。 因此,雄狮必须依靠群体,而要想融入群体、延续基因,就必须战斗。 从被赶出家门那刻起,雄狮就注定了一生的漂泊与战斗。 童年时可能被其他食肉动物盯上。 亚成年时期缺乏经验,饿死、受伤死、被围攻而死都很常见。 壮年时不停打斗争夺地盘。 一旦老了、弱了,就会被更年轻的雄狮取代。 老狮王失败后往往独自离去,身体受伤、狩猎能力下降,最后往往死于饥饿、伤病,或被其他掠est者吃掉。 据野生动物保护机构的观察数据,年老的雄狮由于牙齿磨损和体力衰退,捕猎成功率不到壮年时期的三成。 它们经常只能捡拾其他掠食者吃剩的腐肉,或者冒险攻击一些小型的、防御力较弱的动物。 在这种情况下,受伤和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 此外,孤独的老年雄狮更容易成为鬣狗群的目标,这些机会主义者总会伺机围攻那些虚弱的大型食肉动物。 雄狮这一生,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 每一次战斗都是为了活着,每一次胜利都是短暂的。 它们的命运从不由自己掌控,而取决于力量、时机和运气。 而在人类看来无比残酷的狮群更替、幼狮屠杀,不过是草原上最真实的生存逻辑。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