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找谁说理去?”7月24日报道,浙江嘉兴一位大妈网上花139元买了45根雪糕,刚下单就发现冰箱塞不下,赶紧申请退款,岂料第二天雪糕竟顶着35℃高温送上了门!大妈当场拒收,没想到退回途中雪糕全化光,更让人憋屈的是,商家竟以报废为由,一分钱也不肯退!最后钱没见着,雪糕没吃着,大妈急得直掉泪。 8月12日,浙江嘉兴李阿姨网购遭遇了一件烦心事,她在某电商平台花139元买了45根雪糕,付款后发现家里冰箱空间不够,立即申请退款。 李阿姨的退款申请提交时间是晚上9点,但商家已经在当天下午发货,第二天上午快递送达时,她选择拒收,希望商品能原路退回。 问题出现在退货环节,雪糕在返程途中全部融化,商家以“商品损毁”为由拒绝退款,李阿姨联系平台客服,得到的答复是冷冻食品不支持无理由退货。 这类纠纷其实挺常见,冷冻食品在电商平台通常标注“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但很多消费者下单时没注意到这个提醒。 李阿姨的情况比较特殊,她在商家发货前就申请了退款,但因为处理时间差导致商品已在路上,这种情况下责任如何划分,确实存在争议。 业内人士建议,购买冷冻食品前要先确认几个问题:冰箱容量是否足够、配送时间是否方便接收、商品页面的退换货说明等。 一些平台开始优化这类商品的购买流程,比如在提交订单前弹出风险提示,或者设置冷冻商品的专门退款通道,缩短处理时间。 关于嘉兴李阿姨网购雪糕却“钱货两空”的事儿,网友们的看法挺多样的,我帮你梳理了一下: 不少网友觉得,阿姨年纪大了,可能不熟悉网购细则,商家和平台应该更体贴。 有人提到“直播间主播光说‘能退’,但没强调‘冷冻品拒收会化’,这提示不到位啊”,而且阿姨申请退款后,货还是发出来了,平台退款处理和商家发货之间的时间差是个问题,如果退款申请能更快被处理,或许就能避免发货,139元对年轻人可能不算啥,但对不少老年人来说,是件挺操心的事。 这部分网友查看订单时间线后发现,阿姨申请退款时,商家其实已经发货了(下单后约3小时申请退款,但商家在不到2小时内就已发货)。商品详情页也明确写了“冰淇淋属特殊产品,不支持拒收”。 他们认为网购时仔细阅读规则很重要,特别是生鲜冷冻这类特殊商品,下单时默认勾选的协议和说明里通常有相关条款,雪糕这种需要冷链运输的商品,拒收后退回基本肯定会化,损失只能自己承担。 很多网友比较中立,觉得商家和消费者都需要更谨慎,商家虽然页面上有写规则,但直播时如果能用更直白的方式反复提醒“冷冻品拒收不退”,可能更好;消费者下单前,特别是买生鲜冻品时,最好先确认储存空间和退款政策。 大家也讨论到平台在“退款申请”和“物流发货”的衔接上可能有优化空间,比如给生鲜类商品设置更显著的弹窗提示或更短的退款处理响应时间,减少这类纠纷。 这事儿说到底,是网购时信息不对称和沟通不到位闹的,商家有规则,但消费者未必注意到;消费者想退款,但没料到货已发出,特殊商品的特殊性,真的需要买卖双方都额外留神。 您怎么看呢?您觉得这139元的损失,主要责任在谁?是没看清规则的阿姨?是提示不够细致的商家?还是可以优化流程的平台? 信息来源:1818黄金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