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S-400,不够用了!很多人还在吹嘘俄军的“武器库存”。错了!真相是,俄军的防空导弹,已经耗尽到,需要回头,去求一个北约国家,把当年卖出去的样品,再高价买回来救急。 可谁能想到,短短八年过去,风水轮流转,现在轮到俄罗斯放下身段,揣着 32 亿美元回头求土耳其把这两套系统再卖回来,光这差价就多掏了 7 亿,说这是战争催生的 “国力折损费” 一点都不冤。 这事说出来都让人觉得魔幻,要知道 S-400 可是俄罗斯军工的金字招牌,当年号称能同时拦截 10 个超音速目标,2015 年时俄罗斯还底气十足地说每年能生产 2-3 个团的新系统。 可现在呢?俄乌战场的消耗早就把库存啃得差不多了。就拿今年 7 月来说,俄军光是扔向乌克兰的无人机就有 6245 架,导弹 198 枚,平均每天 200 多架无人机加 6 枚导弹的消耗节奏。 乌军那边虽然拦截率号称能到 89%,但这意味着俄军每天至少得发射几十枚防空导弹去应对乌军的反击,三年半打下来,就算当初有再多库存也经不住这么造。 更要命的是生产线掉了链子。S-400 这东西看着威风,里面的核心部件却藏着不少 “洋零件”,乌军缴获的俄军武器里,三分之二的微电子部件都来自美国公司,光美国产的芯片就占了 70%。 西方一制裁,这些关键零件断了供,俄罗斯军工立刻就傻了眼。之前有报道说俄军士兵在乌克兰到处搜刮洗衣机、微波炉,不是为了补贴家用,是想拆里面的芯片当武器零件用,虽然听着有点离谱,但足以说明俄军电子元件缺到了什么地步。 原来每年能造好几个团的 S-400,现在别说增产了,能维持生产线不停歇就不错了,这也是为什么印度 2018 年订的 5 套 S-400,到现在还有两套没交齐,人家催得急,俄罗斯是真拿不出货来。 这时候再看土耳其这笔买卖,就更透着股无奈。土耳其当年买的 S-400 早就成了 “烫手山芋”,拦截弹保质期过半,维护费用高得吓人,还没法融入北约防空体系,人家现在正忙着搞自己的 “钢穹” 系统,留着这两套俄制装备纯属浪费。 可就这 “二手货”,土耳其还敢喊出 32 亿的高价,俄罗斯明知是 “宰客” 也得捏着鼻子认了。毕竟前线等着防空导弹救命,总不能让乌军的无人机和导弹随便串门吧? 其实这 S-400 回购只是冰山一角,现在的俄罗斯军工早就没了当年的风光。以前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武器出口国,现在份额从曾经的近 20% 跌到了 7.8%,连法国都赶超过去了。 反过来呢?俄军现在得靠伊朗的 “见证者” 无人机、朝鲜的炮弹过日子,光是从朝鲜就运了至少 1200 万枚炮弹,占前线弹药消耗的 40%。想想当年苏联时期军工体系何等辉煌,如今却要靠 “捡别人剩下的” 度日,这落差实在让人唏嘘。 更讽刺的是,土耳其这个北约国家,一边拿着美国的制裁威胁,一边转头就把俄罗斯当年卖的武器加价卖回去,这操作把 “左右逢源” 玩得明明白白。 而俄罗斯为了这两套二手 S-400,不仅要多花 7 亿美元,更重要的是丢了面子 —— 当年的武器出口大国,现在沦落到从客户手里回购旧装备的地步,这 “角色互换” 背后,是战争对国力的巨大消耗,也是俄罗斯军工体系在制裁下逐渐失能的真实写照。 战场的消耗还在继续,俄军每天要应对成百上千架无人机的袭击,S-400 的库存只会越来越紧张。就算从土耳其把这两套系统买回去,也只是杯水车薪。毕竟根源问题没解决:西方制裁不解除,芯片和关键部件就进不来,生产线就转不起来;战争不停歇,前线的消耗就不会减少。 这么下去,恐怕再过几年,俄罗斯连回购二手装备的钱都得掂量掂量了。这 7 亿美元的差价,买的哪是什么防空系统,分明是战争给俄罗斯上的一堂昂贵的 “国力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