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正在一步步作死!与其说欧洲已经彻底沦为桌上的菜,倒不如说欧洲已经回到了全球国家定位中应有的生态位! 先来说说欧洲看似在“作死”的那些事儿。俄乌冲突无疑是一场对欧洲影响深远的风暴。自冲突爆发以来,欧洲便陷入了一个颇为尴尬的境地。为了紧跟美国的步伐,欧洲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制裁,可这一举措就如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原本,俄罗斯是欧洲重要的能源供应方,欧洲各国,尤其是德国,在能源方面对俄罗斯依赖颇深。但制裁导致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量急剧下降。 2025年1月1日,俄罗斯过境乌克兰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管线正式停止运行,这一事件标志着双方长达30多年的天然气过境合作成为历史。在此之前,俄罗斯通过多条管道向欧洲输送天然气。 然而,经过近三年的战事,亚马尔管道和“北溪-2”管道相继遭到关闭或破坏。 这对欧洲能源格局产生了巨大冲击,欧洲国家不得不花费更多的资金从其他地方购买能源,导致能源价格飙升,民众生活成本大幅增加,企业生产也受到严重影响。 与此同时,欧洲在俄乌冲突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曾表示,美国和欧洲在俄乌冲突中花费了约3000亿欧元,这些钱本可以用来提升欧洲的生活水平、将巴尔干半岛提升到欧洲发展水平、遏制移民问题以及建立全新的欧洲防务体系,但却被白白浪费在了战争中。 不仅如此,欧洲还面临着军事方面的困境。一方面,它不得不依赖美国的军事力量来保障自身安全,在乌克兰危机后,这种依赖愈发明显; 另一方面,又担心美国借此机会进一步控制欧洲,剥夺其独立性。欧洲在军事战略上的摇摆不定,使得自身在国际军事格局中的地位变得模糊不清,也增加了地区局势的不稳定因素。 再看看欧洲内部的政治情况,近年来可谓是乱象丛生。极右翼政治力量不断崛起,对欧洲传统政治格局造成了巨大冲击。 以“欧洲爱国者”党团为例,这是去年6月欧洲议会选举后组建的新党团,其成员来自荷兰自由党、法国国民联盟、意大利联盟党等十多个政党,在欧洲议会720个议席中占据86席,影响力不容小觑。 该党团以“让欧洲再次伟大”为口号,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政党领导人峰会时,将矛头直指欧盟机构,指责欧盟“过度监管”,主张成员国收回主权、减少欧盟对各国内政的干预。 意大利副总理、联盟党领袖萨尔维尼称“欧洲不是布鲁塞尔的牢笼”,法国国民联盟批评欧盟“牺牲法国利益”,称“爱国者将重新掌权”。 若其力量继续扩张,可能导致欧盟决策机制陷入僵局,严重动摇欧洲一体化进程。 不过,换个角度看,欧洲似乎也在回归其应有的生态位。在国际事务中,欧洲一直倡导多边合作,这与美国的单边主义形成鲜明对比。尽管欧盟内部存在诸多问题,但加强欧盟内部团结、提升在全球影响力一直是其努力的方向。 并且,欧洲与中国的关系也在持续发展,中欧关系定位为伙伴,主流基调是合作,这表明欧洲在积极拓展外交空间,不再完全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在能源领域,虽然目前面临困境,但也促使欧洲加快能源转型的步伐。欧洲各国开始加大对太阳能、风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努力构建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欧盟此前出台了REPowerEU计划,目标是到2027年逐步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欧洲从美国、卡塔尔等国购买了大量液化天然气,并从挪威进口管道天然气,推动了天然气供应多元化。 尽管短期内面临着寻找替代能源的压力和生活成本上升的挑战,但从长远来看,这有助于欧洲实现能源独立,提升能源安全保障水平,从而在全球能源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从军事角度来看,虽然当前欧洲在军事上依赖美国,但也有一些积极的迹象。预计2024年将有23个北约成员国达到国防开支占GDP2%的标准,波兰还宣称要大力加强军事力量。 这显示出欧洲部分国家已经意识到军事力量对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性,开始努力提升自身的军事能力,减少对外部军事力量的过度依赖,逐步找回在军事领域应有的话语权。 欧洲目前的处境十分微妙。它一方面因俄乌冲突、内部政治分歧以及对美国的不当依赖等问题,在作死的边缘徘徊,给自身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带来诸多困境; 另一方面,又通过在外交、能源和军事等领域的积极调整,试图回归到全球国家定位中应有的生态位。 未来欧洲究竟走向何方,是成功摆脱困境实现复兴,还是在作死的道路上越陷越深,这取决于欧洲各国能否团结一心,制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发展战略,妥善应对内外部的各种挑战。